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5月9期   作者:唐宏旭
[导读]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唐宏旭   
        四川九一五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620010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由于水文地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则会造成各类地质灾害,威胁着当地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就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以共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

0前言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且地理类型丰富的国家,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就给各样的地质灾害创造了可乘之机。地质灾害包括着泥石流、地陷以及坍塌等情况,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对于当地地区的居民造成极为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当地地区的水文地质因素从而造成的,加之人们近年来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滥砍滥伐,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这就给地质灾害的产生又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1、水文地质的概念
        所谓水文地质,属于一种最有代表特征的地质学科目,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地下水的变化与流动的现象所展现的名词,这些所存在的地下水都是藏匿在岩土缝隙之中,这些藏匿在深处的地下水,对于当地的居民具有重要意义,可用饮用、灌溉以及生产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乡村地区来说,地下水是当地最为主要的淡水来源,肩负着当地牲畜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重任,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随着日积月累的降雨降雪,以及周边湖泊河流渗透而来,这些地下水经过常年的积攒,最终在地表深处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水循环系统,在整体的生态自然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维持着人们安逸的家园以及正常的农业灌溉,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方面实力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抽取呈现了泛滥的局面,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过度抽取地下水的问题,这就会为发生地质灾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下水位线过度的下降,使得地表下面产生空洞缝隙,土壤结构密度变小,不利于当地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1)砂土液化灾害
        不良的水文地质环境,很容易对于当地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砂土液化反应,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所产生的的砂土液化现象也各不相同,所谓砂土液化,就是指由于地下水的变化影响,从而使得地表之上的砂土自行产生液化反应的情况,尤其是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地表的砂土会受到地震力的影响,从而对于砂土内部的蓬松物质造成含水量激增,从而能够使得密度较小的砂土瞬间内产生液化反应,并且,当地震灾害的冲击力逐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那么地表上的砂土所呈现出的空隙水压程度便越强,就会使得这些砂土颗粒自行发生了悬浮的现象产生,这就产生了砂土液化的现象,并且,就如上述所说,由于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那么所产生的砂土液化现象也是各不相同的,个别地区,尤其是盆地地区的地质环境,由于砂土颗粒体积较大,从而所产生的的砂土液化反应也较为严重,这就会对于地质灾害的产生大大增加了发生几率。
(2)地面沉降灾害  
        由于水文地质因素,还有可能会造成地面下沉的地质灾害,造成这种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人为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各方面发展迅速,许多地区的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规模逐渐扩大,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日常饮用以及牲畜饮用,对于地下水的抽取量也逐渐频繁,许多山村地区的主要水源就完全依赖于地下水,许多工业城市的日常生产用水,也主要是以来抽取地下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属于过度开采抽取的阶段了,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逐渐枯竭,这样的举措使得地下水位线急速的下降,地下水形成的速度跟不上人们抽取的速度,从而造成地表下面形成空洞,许多岩土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边地区的地质结构失去了足够的承载力与稳定性,从而形成地面下沉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来自于自然界,由于地震灾害以及海啸等,使得这边地区的地表下层形成空洞,从而造成下沉,但这样的产生几率不高,最主要来是由于人为因素,破坏了水文地质,如果发生地面下沉的灾害,会对于地表之上的建筑物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


(3)地基变形失去稳定性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之中,地基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坚固的地基能够保障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着这些年来的情况来看,发生过许多由于水文地质因素从而造成建筑物地基松动失去稳定性的案例,浙江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上述所分析的,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砂土液化现象,从而影响到了地基建筑,在某些大型建筑物中,最基础的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也是那么的强,但也是能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的,同时也不会过多的受到地下水变化的干扰,但是软土地基带有密度小、空隙大的特性,在这其中会存在着空隙水压力,而水文地质因素所产生的空隙水压,会直接影响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这就会发生地基松动,对于地表之上的建筑物产生安全威胁的情况。
(4)熔岩坍塌灾害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熔岩坍塌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能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自然环境中降雨量过大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诱因还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抽取地下水,这种现象主要是分布在瀑布河流周边地区,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线产生了变化,使得溶洞内的碳酸盐结构逐渐被侵蚀,再加之溶洞内部的水流常年的对于岩底结构进行强大的冲击,最终削弱了整体熔岩结构的稳定性与坚固性,再加上溶洞内部上层的土壤结构本身就很松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最终熔岩的承载力到达了一定的极限,从而产生溶洞坍塌的现象,产生巨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3、水文地质因素产生地质灾害现象的防治措施
(1)合理运用水资源,理智开发地下水
        在目前大部分地质灾害发生时,最主要的诱因还是来自于人们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这种无节制的水资源消费导致水文地质被破坏,地下水位线急速消退,使得原本良好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再加上我国目前对于矿产以及石油的高产量开采,也会导致地质空洞的产生,从而会导致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要想完善这一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使用,保持科学合理的过程,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开采实际情况以及使用需求,建立其科学合理的开采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好当地企业以及当地居民对于地下水的抽取,还要尽量的使其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生活生产最基本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加大监督监管力度,也不要呈现出对于地下水资源过度饱和的状态,而是保持着各区域平衡的状态开进行开采,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要投入资金进行自来水系统的建设,保障地下水系统的完整,以预防出现地下水位线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从根源上去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2)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人们对于地下水的抽取,以及近年来滥砍滥伐的现象愈发严重,在一些地区形成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这就会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因此,在做好地下水资源科学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首先,当地林业局要对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展开植被种植工作,一些失去了大量植被保护的地表,会由于强降雨以及恶劣天气,从而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首先要去完善弥补这些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对于砍伐使用的约束制度,使其能够保持科学合理的砍伐,杜绝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全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次,由于一些工厂企业对生产废水随意排放,甚至出现没有进行过滤,就将这些带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超量排放在当地河流湖泊之中,这就会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由于这些人工化学污染品的高危特性,也是能够对于地质结构以及水循环系统产生破坏,经过长年的累积,从而发生地质灾害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的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规定这些工厂企业的排污标准,在日常期间,对于工厂周边的河流湖泊加强巡逻监管,一旦发现违法的排污口,要及时的找到管道尽头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行政处罚,全面约束好排放污水的行为,严格规定这些还学污水要经过一系列环节的过滤后,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够允许排放。

参考文献
[1]李让,张君恺.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67-68.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7.227.
[2]孙阳,王建武,刘林杰. 解读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 华北自然资源,2020(5):115-116.
[3]李友.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 世界有色金属,2020(16):180-181. DOI:10.3969/j.issn.1002-5065.2020.16.0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