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49卷第6期   作者:陈颜波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
        陈颜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怀集供电局   广东肇庆   526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的任务。在配电线路施工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技术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设计路径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难,这给输电线路施工带来新挑战。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质量分析,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保障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重视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严格把控电力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方案、规范施工,是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关键词: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施工技术
        引言
        配电线路就相当于人体的血管,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电力输送以及电力分配的任务,配电线路的畅通,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伴随着中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络建设日益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满足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同时,其线路运行维护的难度也逐渐增大。由于配电线路大部分都是在露天环境中架设的,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如果不重视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就很容易引发线路故障,甚至带来用电安全事故,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相关电力部门必须要组织好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从制度管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以及专项管理等的角度入手,完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提升运行维护质量和效率,实现稳定的电力输送。
        1、10kV配电线路维护的主要特征
        1)维护难度大10kV的配电线路维护难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承担了大量电力运输需求。随着供电标准逐渐严格,10kV配电线路也需要采取有效的维护与升级措施,使其适应新情况下的电力需求。然而,10kV线路承担的送电任务过于繁重,如果需要维护与改造,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容易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不利于未来的发展。2)线路区域环境条件复杂10kV配电线路所处地区常为山区或丘陵,相对于其他线路的运行维护难度较高。这些环境对工程操作具有负面影响,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维护10kV线路时,相关人员需要在较为恶劣的地形条件中移动。这对整体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作的开展。
        2、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探析
        2.1、复测分坑
        设计单位在输电线路设计完成后,在施工时要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除向施工单位移交图纸资料外,还要将线路的走径方向、杆塔位置等现场资料以桩位的形式移交,以便施工单位施工。上述交底到开始施工可能会有一段间隔,现场情况可能有些变化,桩位标志有可能丢失,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根据设计资料对现场再进行一次测量,这就是复测。分坑则是将图纸中每基杆(塔)的基坑、拉线坑以及施工用的各种地锚坑进行现场定位,以便土方开挖。在10kV高压配电线路中复测分坑是架线工程的关键点。合理线路路径既要满足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这对线路复测人员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复测时不仅需要运用测绘知识,还要准确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对设计图纸提供的杆位分布、杆塔转角角度、杆塔高差测准、记录,并分析是否合理。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确保复测的准确性。
        2.2、明确和规范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流程
        要提升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和效率,关键就在于明确和规范配电线路检修的工作流程,确保配电线路维护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一般来说,配电线路检修的工作流程主要就包括日常巡检、定期巡查、特殊排查、记录汇总、数据查询、故障分析等。

首先就要求相关电力部门要制定完善的配电线路运行检修计划和组织方案,提升日常巡检、定期巡查和特殊排查工作的规范性。相关电力部门设立日常巡线小组,通过轮班制来进行日间巡线和夜间巡线,主要对线路及其相关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记录。在日常巡检的基础上,电力部门还要组织定期巡查和特殊排查,对区域内的所有线路进行细节性的故障排查,同时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要及时组织特殊排查,及时更换和维修有损毁的线路和设备。其次要在规范巡检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重视对线路运行维护信息及数据的记录、汇总和上报,每完成一次巡检都要如实填写以下表格。同时对相关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系统录入和分析,从而掌握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规律,为后续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最后就是要定期地组织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及技术总结交流大会,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一个阶段内线?B?(���?�P��>� �������?������0D�����������������圓��?z醏寈灼彪?z醃0D��? �������E�琱J@�€椰括O藗*埴M�Pm襋h箬をP 睸��C岣摺T谡庖槐尘跋拢Σ扇∮行У脑诵形ご胧?0kV配电线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提高其稳定性,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选择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线路进行?路比较常用的配电线杆塔模型有3种:波阻抗模型、多波阻抗模型、电感模型。本文研究相关的10kV配电线路,由于考虑到杆塔的高度h都不高于40m,因此本文采用相对简单的集中电感模型。(2)雷电流模型。雷电流模型采用ATP-EMTP中的Heidler指数模型来模拟,雷电流设置为2.6/50μs,幅值可随10kV架空线路防雷仿真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3)绝缘子闪络模型。在ATP-EMTP仿真中,通常采用压控开关来模拟杆塔绝缘子闪络模型。线路绝缘子釆用针式P-15型,其冲击击穿电压为200kV。
        2.4、加强线路改造,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增速,人们的用电要求出现了大幅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应采取有效的运行维护措施,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提高其稳定性,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选择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线路进行处理,并通过调查当前状态的方式,为后续的优化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在改造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材料的类型,并应用技术设备进行确定,使10kV线路的运行维护改造效果符合标准,达到良好的强度与导电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布置自动化开关装置的方式,降低所需的维护人力资源。在部分情况下,需要应用二次设备,并选择合理的维护方式,提高供电基础水平,避免出现意外,实现全面运行维护的目标。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深入监管,降低出现违规操作的概率,提高施工安全保障,使10kV线路能正常运行,发挥配电功能。
        2.5、应用新型技术与设备
        为达到最佳运行维护效果,应尽可能采取新技术与新设备,解决传统实施方法存在的弊端,实现良好的维护处理目标。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10kV配电线路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维护问题的概率。同时,新技术与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能通过深入分析的方式,指明存在的不良问题,使运行维护人员可以快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提高10kV供电线路的运行效果。此外,部分技术设备还能监测线路的供电质量,提供实时的线路运行状态,有利于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诊断,减少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在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研究电力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朝东,郭铁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2(33):116.
        [2]黎嘉乐.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9(33):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