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行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化州供电局 广东省化州市 525100
摘要:线损率是电力供给链的关键数据指标之一,其治理成效优劣既关乎国民生产生活的可靠用电,又制约电力行业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管理是线损管理的根本,基层供电所线损管理要结合综合台区客户端电压、线损等多种因素,建立起综合台区改建的先后顺序,从而提高台区整改精准度。
关键词:精准;电力线损;途径
1.变压器线损异常数据的成因分析
针对线损异常数据的成因,可以从计量、设备设施维护、营销等诸多方面加以分析,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1)公共的变压器未能形成准确、合理的匹配关系,造成部分电力无法顺利的融合至变压器系统内;(2)关口考核表的计量有错误,时常会使计量、表计线路衔接、逻辑地址等方面产生错误;(3)配电变压器未能和表计之间建设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公共变压器无法精确和用户表计相互匹配,与电力用户客户采用的表计处于互为独立运行的状态中,也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和台区公共变压器建设相应的衔接关系;(4)用户安装的表计失真。以致表计采集电量真实值时出现问题,势必会对计量工作的精确度形成负面影响。
2.线损数据维护
2.1传统处理和保护
过往,相关部门为提升营配线损数据管理工作效率,毫不动摇的秉持责任到个人机制。若检测到设备数据>0.4kV,建议将设备产权设定为分界点对其属性做出归类,如若电力设备产权以下的基础、台账信息统一把营销系统数据设为基准,则务必指派专员完成相关保护与处置任务;而对于<0.4kV设备,则将生产系统中的数据设定为电力用户群体的衔接位点的基础准则,在运检员的帮助下执行任务。
2.2线损治理目标
结合南网针对营配贯通基础数据治理工作设定的指标要求,配电变压器线损率的正常取值范围为0%~10%。如果检测到线损率≥10%,则断定对应台区的线损超大;如果线损率<0%,则可以认定该线损隶属于负线损的范畴。
2.3常规治理措施
首先,面对公用变压器对应关系错误的状况,建议把现场真实呈现出的配电变压器信息设定为基准,并系统性的维护存在偏差的对应关系。其次,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关口考核表计量的精确度,可指派专人亲临台区现场,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检测关口考核表接线及终端、互感器等计量装置是否存在异常,现场装设的互感器(TA)和采集系统TA两者呈现出倍率是否统一,现场关口考核表和系统逻辑地址两者是否互为对应。经数次检查确认后,针对故障设备以及错差TA倍率数据、关口考核表逻辑地址不准确的情况,有针对性做出整改措施。最后,若营销表存在计量问题,则可以采用处置表计采集装置状态,或者组织用电检查人员检测用户表计计量精确度等形式实现解除与完善。
2.4治理工作难点
综合分析造成线损异常的多种因素,不难发现配电变压器与表计两者的对应精确度对线损数据计算的精确度形成较明显的影响。但众所周知,营销、配电网运转阶段存有专业壁垒,如果造成配电变压器与表计对应存在错差,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核查确认后再行整顿。当下,由于电缆供电在国内诸多地区普及应用,相邻台区交叉式供电、供电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等情况均难以完全规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确认户表电源归属的难度,配电变压器与表计对应关系数据工作运行极端步履艰难。
3 实际配电系统精准降损的措施
3.1 通过管理措施进行降损
在供电系统中,线损的存在对电力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说,降损的技术手段越高,那么说明供电企业在电力输送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在实际的配电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地降低线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供电企业应该能够进一步地建立健全对于供电系统线损管理责任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约束不断加强线损的管理,同时还应该能够对多个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责任监督,通过管理制度使其能够进一步地落实降损措施。此外,相关的电力企业应能够通过线损理论值为参考,结合实际线损的情况制定降损策略,根据实际供电能中一些影响线损升、降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综合的分析最终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地能够符合标准的降损计划。相关的线损部门应该能够进一步地去搜集与线损有关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统计,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正确的数据,定期定量对供电线路线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最终通过更多科学地方式改进供电措施。
一是农村低压用电应该使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负荷的中心位置;二是应该保障10 k V线路供电半径在15 km以内,0.4 k V线路供电半径在0.5 km以内;三是通过增加导线截面降损,导线面积增加能够减小电阻,最终达到降损目的。此外,还可以按照售电量的构成以及供电量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通过更多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无损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统计,最终与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计算出真实的线损率,然后将供电的方式进行改进。同时,还应该能够对供电以及售电量两者之间出现严重不对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影响到线损波动的具体原因。最后是能够建立健全电力的营业管理考核机制,通过考核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然后指定更多的奖罚措施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2 实际配电系统降损的技术措施
当前阶段中,主要的技术降损措施一般有几种:一是更换供电线路,随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地提高,更换一些较大的导线截面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供电线路的电阻,从而进一步地将电能的损耗降低,达到节约电能效果;二是将无功补偿利用其中,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升负荷的功率因数,从而进一步地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最终有效地降低线损;三是合理地改变电力变压器,在我国当前的配电网中,一些低效率高能耗的变压器广泛地存在,这些变压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严重地消耗更多的电能,所以应该能够对这些变压器进行改造,将这些变压器换成一些更加节能变压器,从而进一步地实现节约电能、降低线损的目的。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对于电能地供给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配电网的运载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在输电的过程中,线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点需要改进的问题,同时也是反映配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能够在满足人们日常用电的基础上降低线损是用电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峰.线损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7(18):187.
[2]郑涛.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87-88.
[3]吴栩峰.供电企业技术降损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9):46-47.
[4]董海,赵梓涵.降低供电企业10KV线损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139.
[5]王复刚.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民营科技,2012(0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