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泥之趣共享绿之乐——谈家校合作式绿色劳动体验教育 唐丽燕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唐丽燕
[导读] 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努力让孩子们在和谐,融洽的校园里快乐地度过童年,把劳动教育作为载体,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养心,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让孩子们在芬芳泥土中获得生长。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石圳华侨小学  唐丽燕  福建省 泉州市  362200

摘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努力让孩子们在和谐,融洽的校园里快乐地度过童年,把劳动教育作为载体,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养心,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让孩子们在芬芳泥土中获得生长。
关键词:劳动实践   体验教育  绿色健康
        随着信息浪潮的席卷而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现代人早已离不开它们。身处信息现代化时代的孩子大都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电子产品侵占了人们大半的生活,更 “绑架”了孩子们纯真的童年,近视、沉迷游戏、自闭症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它让孩子们原本多彩的童年生活远离了潺潺的清泉,远离了清脆的鸟鸣,更远离了那郁郁葱葱的绿色大自然。追求低碳、绿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而我们的校园绿树成荫,秀丽幽雅,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家园。因此,开设家园合作的“巴学园”实践基地,让孩子亲吻大自然,感受泥土的芳香,便应时而生了。快乐的生活经验、愉悦的情感体验、融融的亲子共乐,不仅让德育工作人本化,更具生活化,德育成为一件快乐而有魅力的事。
        一、土之魅力双手创
        1.实践合作拓新园
        春雨过后,万物复苏,小草也争春,一眼望去,松软的土壤已被杂草覆盖无余,播种遇到第一个艰难任务——改造土壤。团结力量大,小组合作综合实践减轻实践的难度。与综合实践组老师商定以后,让他们开垦自己的“地盘”,我们决定采取分年级合作实践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每个班级都顿时拼劲十足,提水的提水,拔草的拔草,刨地的刨地,很快褐色的土壤显现了出来,成堆成堆的杂草被高高垒砌。此时,在家长们热心的帮助下,土地被堆砌了一个个狭长的豆腐块,再围上篱笆,像模像样的菜地诞生了。看着孩子们满头大汗,和裹满泥土的双手,我读出了他们体验的快乐,这可比千百次教育他们劳动的意义有成效多了。
        2.土壤改良齐动手
        菜地改造成功后,经验老道的家长们抓了一把土摇摇头告诉我们土质太差,土层太薄,种下去未必有收成。看来土壤改良势在必行,但是怎么改良呢?是时候发挥乡村的地方优势。在辅导员的引领下大家想到了离学校不远的峻富生态养殖场,这里除了规模庞大的畜牧养殖园,还有一打片绿色的大菜园,正适合去取取经呢?说干就干,带着笔记,提着相机,做好小组分工,我们便出发了。农场的林爷爷带我们参观了菜地,还教了我们许多使土地肥沃的方法,孩子们似乎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粪便、枯草都可以为土壤的改良出份力。
        回到学校,孩子们马不停蹄结合取经所得开始纷纷献策搜集材料,你家养鸡我家养鸭,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提供肥料,平时望而却步的鸡棚鸭舍成了孩子们实践的新天地,不怕脏不怕累,手提肩挑小推车齐上阵,不到一天的时间小菜园旁就堆起了肥料小山丘。家长们再对肥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让它无毒无害,生态肥用着就更放心了。再瞧瞧开荒时留下的那一堆野草,早已晒干,将它们付之一炬,草木灰肥料瞬间诞生了。接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像做蛋糕似的,一层一层地给土壤铺上肥料,一会儿,土壤成分不仅变得丰富,而且明显厚实了许多,这样的土层何愁种不出好菜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室只会的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实践,加上有科学的取经,孩子们在这块绿色的天地里学习合作,主动探索,学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二、种之乐趣用心悟
        丰富的经验指导,团队的协同合作,亲手的快乐体验,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实践的甜头。


在接下来的种植过程中,种菜不再是我给他们的任务了,而是一组组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种植过程。
        1.我的地盘我做主
        开荒过后选择菜种首当其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大大地提升了他们劳动的自主性。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孩子们瞬间来劲了,终于有了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当然,老师们要适当地引导这个选择还得遵循科学的蔬菜播种的时令,否则将功亏一篑。于是,他们开始找农事的资料,请教家长和有经验的农民,小组齐商议共表决,不久,豆子、黄瓜、青菜、番茄……大家心仪的蔬菜品种纷纷种下地,每畦菜地有了自己的主角。
        让播种快乐于田间地头,更要让田间管理根植在孩子心间。一份简单的菜园养护日记,让孩子们成了田间地头的常客。种子发芽了吗?今天这种天气该浇多少水?叶子枯黄了是肥料不够吗?长虫子不用农药怎么除?认真的观察让孩子们的发现更多,再利用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里不断地学习,课外查阅相关资料,遇到难题将家长请进来取经……此时的种植不再只是一种任务,而是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过程。
        2.趣味评价拼创意
        此时,我们适时地引入评价机制和创意合作比拼,让田间管理有了新乐趣: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设计一个广告牌,爱绿护绿从我开始;比拼一下谁为黄瓜搭的架子最实用最美观,学科融合学以致用;巧手匠心做做为自己的菜苗成长画个绘本,展示成果推科普……瞧,孩子们帮助菜苗成长的同时,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并乐此不疲。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绿色教育只有让孩子回归自然的大本营,解放孩子的双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供孩子们实际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方能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探索与发现在他们兴奋的言语中交织着,竞争和协作在手与手之间传递着,孩子们很享受这个时刻,我也感受到这方绿色的教育基地上空飘浮着“劳动最光荣”的快乐音符。
        三、味之甘甜齐分享
        提着满筐的硕果回来,除了爱不释手的欣赏,当然更多的是想把它们都做成美食了。经过自己的亲手劳动所得,平日餐桌上最不待见的蔬菜此时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关注的目标了。制作健康生活菜肴,成了劳动教育新课程开发的最佳时机。
        1. 走出课堂,寻找美味秘籍。
        你的蔬菜可以怎么华丽转身?一份调查表,几张照片,孩子们到课堂之外寻找答案,家里巧手的妈妈,餐厅里技术高超的厨师,还有各种网红食物,课堂之外天地广,很快他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味秘籍快速奉上了。
        2. 走进厨房,创意健康生活。
        有了秘籍还要勤加练习,方能成大道。走进厨房,劳动的天地变广了,劳动的项目变多了。不止烹饪,清洗,切菜,雕花摆盘,都是联技能的好时机。一道菜出道,孩子们的技能也提升到位了。再给他们来个厨艺比拼大赛,请家长和老师当评委,从菜品的味道到造型创意,从营养价值分析到佳肴烹饪全程分享,孩子们不仅爱动手,擅用脑,还成为健康生活和劳动教育的传播者,此时,他们不仅品尝了成功的味道,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更明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真是受益匪浅。
        让孩子们从低头只知沉迷游戏,变成俯身尽享种植的快乐;让孩子摆脱四方的电子辐射,走进四方的田园之乐;让孩子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手脑并用、快乐体验。劳动不应该仅仅在校园这有限的空间,它源于勤劳中的动手与实践,源于绿色中的体验与感悟,源于新时代的健康生活。它将化成浓浓的心灵润养,滋养着祖国花朵茁壮成长,撑起美好明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