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吴甲琼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吴甲琼
[导读] 素质教育相关理念的形成和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颇有成效,对学生综合思维和长效能力的培养业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

广西兴业县龙安镇旺冲小学 吴甲琼 537815

摘要:素质教育相关理念的形成和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颇有成效,对学生综合思维和长效能力的培养业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良向来是推广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此认识,笔者将从交叉性练习模式、角色互换教学法和陷阱训练法等三个角度入手,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进行解析,以资诸位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导、空间构建和数形结合等诸多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进入小学阶段,数学不仅在上述能力的体现方面更加突出,且知识容量、技能难度和各项内容间的联系形式也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感到有些吃力;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将教学资源过度集中在对具体知识点和单体技能的讲解、训练上,盲目推崇“以量取胜”的“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成效寥寥,最终加剧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倦怠心理和抵触情绪。由此可知,要想彻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塑造正是关键所系。
        1. 注重知识板块交叉性练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能力时非常热衷于专题式练习,将反映某一板块知识、技能的大量习题集中起来组织学生练习,并十分强调有关题目对专题板块内容的反映程度。这种模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巩固既有学习成果,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了学生知识运用思维和解题思路的局限化和二维化,久而久之便让学生形成了长于“点”式挖掘而疏于交叉解析的思维习惯,非常不利于立体技能框架的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练习和检测中切实树立起板块交叉练习的意识,有意识地提高体现多重知识内容考查的题目出现的频率和所占的比例,引导学生在提取题干信息和处理关键内容时调用更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从而帮助学生适应于、擅长于从多个角度审视、处理题目考查要素,以期形成三维性的数学思维体系。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练习时,可将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大数或者小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新授的关于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时对大数、小数的复习,从而完成对涉及两个知识板块技能运用的训练和检测。



        2. 突出角色互换教学法的应用
        长久以来,小学生一直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做、老师看”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模式,始终将个人的思维置于教学方向和练习形式的被影响者的位置上,极少能获得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内容的机会。为扭转这一局面,小学数学教师可大胆尝试在课堂中采取角色互换教学法,选择一些内容较少、难度较小或考查要求较低的课程,将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交给条件较好的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一措施,学生首先会因得到教师的肯定而产生极强的荣誉感和主动性,其次也会出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而自觉地对预授知识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而其他学生则可以获得更为轻松、平等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验,从而对授课学生和听课学生同时产生良好的主观优化和效果提升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与巩固。
        例如对于《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向同学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和分类;与此同时,听课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踊跃提问,和“小老师”进行频繁的互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秩序做必要维持,给“小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在讲解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做综合点评。
        3. 积极引入陷阱式训练
        在小学生心目当中,教师和教材向来是绝对权威的代表,任何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技法都具有“绝对正确”的光环。这种认识的确能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便利,却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以之为基础的个性数学思维框架的形成带来巨大的阻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练习环节中适当引入陷阱式训练,即在命题或组题过程中有意加入一些知识性错误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练习时主动思考、勇敢纠错,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对既有学习成果更为成熟、稳健的运用思维。
        比如,教师可将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全部设为错误答案,或在填空题中询问无法根据题干信息得出的数值,也可以在应用题中给出大量并不参与计算环节的干扰性信息。对于学生在作答时表现出的疑问,教师要通过眼神暗示等方式引导他们大胆提出质疑,而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自行更正错误信息,同时在阅卷时将学生在这一部分中的表现列为给分项目。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娴熟的技能运用,更要求学生具有适合个人特点并符合发展需求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学方法上着眼,将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和内容梳理的意识与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形成高效应用既有学习成果的能力体系,这样才能在实质上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江志洁.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养成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胡进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思维优化方法[J].小学教育,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