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灵活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尤巧铃
[导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德化县蒲坂幼儿园  尤巧铃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源,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性,给幼儿创造了更多动手、动口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灵活运用
        一、引言
        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均会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幼儿兴趣低以及活动氛围枯燥等不足,这些不足之处是导致音乐教育活动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优势十分显著。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来说,能够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形象创造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且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一)增强音乐课堂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都感到很好奇,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注重整合资源,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创设生动化的音乐环境,促进幼儿主体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发挥。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通过声音、图像与色彩等元素的协调作用,将静态化的音乐知识以形象且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打造趣味化的音乐课堂,对幼儿的视觉神经形成吸引,进而以感官体验去激发幼儿的参与行为,促使其主动去探索未知的音乐世界。比如在《大花猫和小老鼠》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师教、幼儿唱的音乐课堂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应用价值,在大屏幕上将大花猫和小老鼠的生动形象展现出来,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幼儿的视觉体验,幼儿学习兴致正高,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大花猫和小老鼠的特点,比如眼睛、胡子、爪子等,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生动画面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有效地锻炼,并且主动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并感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赋予了音乐教育活动以无限活力,音乐知识的传递突破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并且与现代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有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作品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走入音乐情境中,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体验,扩展幼儿思维空间,为幼儿的音乐素养形成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化运用,能够通过动态画面与生动形象创设,将抽象音乐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幼儿更好地感知音乐,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情感塑造以及思维发展都具有较强地促进作用。


比如在《春天》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建一个春天的音乐情境,以动态要素来塑造音乐氛围,包括丝丝细雨、美丽的小花和小草、嫩绿的柳枝等等,通过优美图画的展现,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究欲望,令幼儿仿佛置身于春天优美环境中,对于幼儿审美意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此种教学方式下,幼儿更容易接受音乐知识,并感知到音乐的无限魅力,这就有助于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成效,促进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强化。
        (三)突破音乐教育重难点,激发幼儿创造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中不乏教育重难点,一旦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不足,势必会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成效,不利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强化和审美意趣的形成。因此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拓宽音乐教育涉及面,立足教学现实需求出发,以文字、声音、动画等要素为支持,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内涵,并创建优良的音乐探索空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展开联想和想象,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幼儿就某一音乐主题开展创编活动,教师展示出几幅图片,在幼儿观看后说出相关的事物与歌词,通过这些信息的整合,来创编儿歌,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强化幼儿语言意识,掌握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幼儿对于语言的领悟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成效的同时,对于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锻炼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四)化虚为实,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对于正处在幼儿园学习阶段的幼儿而言,其会因音乐欣赏的抽象性而难以理解、欣赏与感知音乐作品。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扩展其视野,提升感知能力等,若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难以理解,则无法达到音乐活动教学目的。音乐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幼儿打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化为实实在在的知识,这更易于幼儿理解。比如在《茉莉花》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及力度来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图画,将静态与平面的图像转变为动态、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深陷其中,并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同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茉莉花的视频,能让幼儿在音乐与视频欣赏中感受到“茉莉花”的美,进而获得心灵及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抓住时机,教师趁机引导,能帮助幼儿对《茉莉花》的理解更为深入、深刻。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化实为虚”,能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化应用,通过声音、色彩、光影等要素的协调配合,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形象化的音乐学习空间,令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从幼儿阶段入手,通过多媒体技术价值的发挥,能够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较强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婕.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辅助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42-143.
[2]张亚丽.“巧”用多媒体技术,“点”亮幼儿园音乐活动[J].开心,2016(18):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