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杨佳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杨佳
[导读] 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位置比较偏僻,经济落后,整体水平发展缓慢。所以教育事业的征开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猫洞乡补堆小学  杨佳

摘要: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位置比较偏僻,经济落后,整体水平发展缓慢。所以教育事业的征开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对教育工作加大投入的力度,才能够改善教学的现状,提高教育的效果。本次文章就是以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校园内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内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找到最佳实施的策略,以便于真正的优化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和水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体育教学
        前言:现阶段,小学生具有的身体素质得到各界高度重视,学校以及家长除了注重小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之外,同时还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可知,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需重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强健其体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质,为其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如今,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校园中,不少小学生都把多数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之上,并未对体育、美术以及音乐这些课程加以重视,同时对于体育学习以及锻炼不感兴趣。因为很多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家务劳动,其认为没有必要专门进行体育锻炼,致使其难以对体育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多数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生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如今很多学生都非常爱玩电子产品,一有时间就玩电子产品,这对其体育锻炼兴趣造成较大影响。
        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对策
        (一)以生为本,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为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整体效果,教师需在课堂教学当中对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进行落实,最大限度的突显出小学生具有的主体性,通过发挥出小学生具有的能动性,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在以往教学模式之下,地区的体育教师一直在课堂之上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锻炼,这让小学生变得非常被动。尤其是针对一些资深不感兴趣的项目而言,小学生只能硬着头皮进行,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锻炼兴趣,甚至还产生厌烦情绪。
        为此,体育教师需把《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要求当作依据,对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进行落实,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第一,体育教师需把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当作指导来组织教学,根据现有锻炼场地、体育设施以及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加以确定。第二,体育教师需鼓励小学生大胆提出自身疑问,谈一谈自身想法以及意见。


借助此种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自主思考当中逐渐形成创新思想,体现小学生具有的主体性,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二)设置情境,强化小学生的乐趣体验
        教学期间体育教师需突显出快乐体育这一理念,即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充分挖掘,确保教学过程具有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其一直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坚定自身意志力,对正确锻炼方法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其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实现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愉悦以及快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良好情境当中,才会主动参与锻炼,感受快乐,有效发展小学生体力以及智力,对相应的体育技能进行掌握,完善其人格。为此,教师需对快乐体育具有的重要性加以充分认识,促使小学生在锻炼当中获得快乐,主动参与运动锻炼,进而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转变方法,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背景之下,体育教师需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强化对小学生的引导,给予小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及锻炼的空间,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展“投掷沙包”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可指导小学生在沙包上系上彩带,这样在投掷沙包期间可以形成一道绚丽“彩虹”。借助此种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对投掷角度进行掌握,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再如,开展“跳绳”教学期间,一些小学生可以对动作要领进行快速掌握,无需教师讲解,然而不少学生一直无法掌握相应技巧。为此,体育教师可让小学生互相帮助以及学习,一同交流和分享经验,对跳绳方法加以创新,进行交叉跳与向后跳等,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对跳绳技巧加以掌握,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教育当中,体育教学属于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实际有效性加以保证,才可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然而,如今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期间,普遍存在缺少体育锻炼兴趣,缺乏锻炼意识以及没有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问题。为此,体育教师需做到以生为本,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设置情境,强化小学生的乐趣体验,转变方法,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同时运用一些生动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明海,何国建,刘天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文化价值再认识及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6):69-72+90.
[2]文冬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现状及前景——以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6):38-42.
[3]马振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以临夏县漠泥沟学区小学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4):58-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