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探究 杨虎宁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杨虎宁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  杨虎宁  564499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高中地理包含着很多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高中地理也能渗透环境教育,成为了高中地理老师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对地理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课堂教学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这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中地理本就包含着众多环境知识,十分适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基础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更好的在生活中保护环境。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环境教育,教师首先要找到教材中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讲解环境保护的背景、措施、意义以及最新的进展,让学生对环境治理有更全面的认识。高中教材包含着很多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大气污染、淡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育短片或触目惊心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教师可以针对环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探讨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可行性措施。
        例如:对“荒漠化防治”的学习,教材以西北地区为例,全面介绍了荒漠化治理的对策,重点强调了自然植被的重要性。实际学习中,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观看关于荒漠化景观的影片,然后利用PPT展示我国荒漠化触目惊心的地理环境,并归纳出荒漠化的实质、概念和类型。之后,我们可以介绍三北防护林,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要同学们探讨荒漠化的解决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改造,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增强学生环保观念。
        2.利用实践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仅靠意识是不够的,更多依靠实践中的举动。教师可以将课上课下的教育结合起来,多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投入到实践活动中,真正为环保助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爱护身边的环境,减少使用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节能减排。要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热带雨林时,教师通过介绍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雨林自身的脆弱性及雨林开发计划,学生会对森林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森林的实践活动。老师可以联系林业部门并与家长做好沟通,学生要查找本地森林覆盖率、绿化面积等知识,然后教师在合适的日期带领学生参观学习。
实践活动会让学生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环保行动中,并且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加入适当讲解,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
        3.利用环保习题,渗透环境教育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关于环保的深层内容可能没有办法讲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环保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些习题既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放入课前预习,这样会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深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知识性的习题。例如,学习“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如:“在课本中查找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英国、美国、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差异”、“举例说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整治对策”。这些题目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可以将这些题目放在课堂预习中,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可以设置人文类环保问题。例如,针对城市化谈谈你的城市这些年哪里变了。这个问题可以放在课堂尾声,同学们会通过切身体验说出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会谈到交通噪声、汽车尾气、雾霾、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们对这一话题的共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就在身边。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小事,如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矿泉水瓶、做好垃圾分类等。
教师通过环保习题,可以将环境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又能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
        结束语:
        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人的一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渗透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渗透环境教育,鼓励学生关爱环境,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源.试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9).
[2]赖兴贵.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6):28.
[3]罗榕婷,段丹.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环境教育目标方法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