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李占喜
[导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省新沂市阿湖中学  李占喜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信息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开展“互联网+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措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论文以“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的传承推广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推广  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成为人类文化传播、弘扬正能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在当前形势下,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厉的冲击,以至于导致国民传统文化素质低下的现象。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平台优势,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一、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搭建网上文化活动新平台
        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并结合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传播平台,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例如,福州地区在利用互联网传播优秀文化的时候,充分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进行的深层的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了制定了多个内容积极向上、富含当地优秀文化的主题专栏,并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平台,进行花灯制作技术、软木画制作、端午时节书法展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搭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作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搭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作平台,充分联合民间文化团体、协会等多方的社会力量,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网上学习交流的阵地。如成立“网上书友会”传播中华的优秀文化,打造“网上非遗博物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打造“网络道德学堂”加大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



同时,在打造全社会协作平台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各参与团体之间工作相互协调,实现工作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过程进行正确的感知、分析数据等,并据此作出积极的响应、判断和正确的决策,从而保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及时性和实时性。
        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的保障机制
        任何活动的顺利推行都离不开保障机制,中华优秀文化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传承推广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保障机制和保障体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政策、法律、经费、资源、理论、技术等多方面,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充分明确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推广中的价值导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多方面的激励制度,不断激发国民的参与性,从而有效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四、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本身,并对其继续宁大胆的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打造创新型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例如“多彩贵州”的成功创立,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挖掘贵州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并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中,对其进行大胆的创新,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充分结合到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实现了对贵州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我国当前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和推广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就要在新的信息时代下,必须要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平台,深挖传统优秀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建设充分的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以有效推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骏.“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策略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7):79-81.
[2]苗志刚,曹莹,戎杰."互联网+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