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究竟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黎倩燕
[导读] 多年来,一直执教毕业班的语文,发现相对数学和英语,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占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本原小学  黎倩燕

        多年来,一直执教毕业班的语文,发现相对数学和英语,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占多。所以不得不让我思考:并不玄妙的语文,为何难住了学生?
        语文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就是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说:“听,要集中注意力,能抓住重点;说,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主动、有效的和别人交际;读,不仅要学好教科书的课文,还要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有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评价,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写,要乐于进行书面表达,不仅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还要主动练笔,书面表达能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此外,还要写一手好字,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如果能在听、说、读、写、书上,达到上述要求,就称得上学好语文了。”
如        果按两位大师所言,其实学好语文一点都不难。可为什么实际上那么多学生觉得难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考试里出的题目造成的。比如说考一篇阅读文章,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些套套框框,在字里行间无中生有的搞出一些题目来,甚至有些题目跟学生懂不懂没有必然的关系,明明这个学生读懂了,但是命题者要挖空心思设置一些陷阱,没事找事,所以使学生不解。你想想:明明我读懂的东西结果证明我却没有读懂,渐渐就对语文产生厌烦情绪了。其实大人说一段话,小孩是能懂的,但是这样的框框教育,小孩好像越长大理解能力反而越差了。这种考试模式给孩子造成一种什么心理呢?就是他觉得自己能做全对的机会微乎其微,像侥幸。他要去揣测出题人的心思。每天都做这种题,老做错。比如“这个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说了一个思想感情,不对,命题者的那个才是唯一标准答案。天长日久,学生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有很多神神秘秘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我永远也摸不着,永远也靠近不了。有一部分学生想办法去揣测、迎合,这就可能造成了他长大以后在工作迎合领导的性格。另一部分学生就放弃了,反正我没这本事也猜不对,索性不做了,久而久之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抗拒。
        再说语文的老大难——作文,本来写作文就是写生活中有意思的事,随便写出来就行了,不要去给学生过多的讲怎么写作文。假如你规定学生第一段开头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最后一段又要怎样写。越讲就会把学生的头脑讲得越笨,越讲他就越不会写,到最后孩子们写出的是千篇一律的“新八股文”。人本来是有想象力的,但他一想象你就说他不对,就扼杀了他的想象力。老师总说学生的作文没有联系生活,没有联系实际。
        何必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呢?要以文章本身作为它的标准,事事都要联系生活实际那不成了框框了吗?为何不让孩子们随心出发呢?
        再说,语文语文是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大全学科。


语文联系着整个人生,语文可以在人生中学。语文里有生活、有科学、有哲理。一个语文真正好的孩子,他不可能不观察生活不体验生活不爱生活。你把课文里的风景讲得很好,人物讲得很好,他自己就会爱这篇文章。
        人在生存中要具备的很多能力,都蕴涵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数学学好的孩子就逻辑能力强,而语文呢?它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想象力、理解力,洞察力,这些能力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同时得到培养。台湾作家张大春也说过,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技术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审美教育,它是整体生活文化的一个总反映,决定了我们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
        语文学得好,对其它学科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做数学题,你分析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语法。一道应用题就是一个句子,等于是把这个句子的各个部分分析清楚了,把已知条件弄明白了,已知条件弄明白了也就做出来了。本来学科之间就是相通的。而英语,虽然是舶来品,但把它的语法与语文的语法比较起来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共通的地方,对于学习文科的这两大板块就无往而不利啦。
        当前对学生来说,应试是必须的,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培养孩子对语文的乐趣。怎么培养乐趣呢?要加强课外阅读,不要跟着老师一篇一篇学课文。我经常给学生讲:你们一个学期就学20多篇课文,薄薄的一本书,不亏死了吗?一个学期至少得读5本课外书补充。其实,我们有经验的高年级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书的课文其实不重要,只要孩子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悟到文字下面的含义,你哪怕没学一、两册书都没关系。正常的一本语文书,要讲的话,一个月就可以讲完了,我们用大半个学期讲完,那是教学参考书的指引,都是教条的东西。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剩下的时间就该领着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不要以为这样学生成绩就不好,考试成绩一点都坏不了。我这几年来,试着每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分享会,从主题内容到写作方法到人物性格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学生的阅读兴趣马上上来了,思维也活跃啦。表面上似乎忽视了教科书,重视了课外书,担心应试成绩会差下来,看实际上学生的成绩却出乎意料的好起来。
        学好语文其实很容易。除了布置作文之外,我推荐孩子们写日记。写日记是加强人生修养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不光是提高语文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能够在写日记中体现出来,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成效。我觉得老师和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写日记,不需要交给老师看。你随便写,愿意记叙,愿意抒情,愿意议论,愿意骂人都可以。每天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哪怕每天就写100字。你会发现写日记是会上瘾的,一旦形成习惯,下笔如有神。学生不知不觉就发现写作能力提高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题目,学生一点都没有畏难情绪,什么都能写。现在的学生怵作文,一到作文课,满脸愁云,就是因为没有写的兴趣。所以,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重视平时的积累运用尤为重要。
        要学好语文,就要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所以我认为: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