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黄晓娟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黄晓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发展,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开始引入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双流区棠湖小学  黄晓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发展,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开始引入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其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重要意义;教学策略
        早在1941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理念,他强调了要“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阅读方式。课程改革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这对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阅读,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爱上阅读,就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阅读,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摘抄名言佳句等,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获得更好的效果,助力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扩展学生阅读空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篇短章的形式编入的,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这些单篇短章的阅读学习,就会使学生的文学思维局限于狭小的空间,阻碍语文能力的发展。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内容不断丰富,涉猎到更多的题材和内容,开阔了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自信、进步的力量与成功的快乐。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体裁的文章,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为了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比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要求学生做思维导图,梳理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找出书中最精彩的描写段落等,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阅读能力的锻炼,提升阅读技巧。
        二、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1.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夯实快乐阅读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整本书阅读首先要思考的是读什么书,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用的保证。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籍时,要考虑学生的语文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年龄特点、学习现状等,还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差异。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因为阅读合适的书籍,获得心灵的滋养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为学生确定阅读的书籍时,应该更多侧重于那些经典之作,因为经典之作是经久不衰的,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学生阅读经典就会与高尚的人对话,在心田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为精彩的人生打下底色。小学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的限制,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类书籍,如《中国成语故事》《三毛流浪记》《格林童话》等。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童话类书籍,如《陈伯吹童话》《严文井童话》《外国童话选》等;神话、寓言、成语故事类,如《中外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故事》《寓言的生活启示》《中华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小说类,如(少儿版)《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
        2.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打造活力阅读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注意力一般保持时间较短,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兴趣的引领,他们就会感受到阅读的压力,阅读的愉悦感就难以生发出来。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阅读课堂为出发点,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巧妙导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为使阅读的导入环节设计得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首先自己要阅读完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对书籍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有准确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别具一格的导入,才能使整本书阅读走向良好的开端。
        3.引导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有益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人。但是对于阅读能力尚待培养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
        4.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丰富学生阅读体验。阅读理解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限制了思维。因此,结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个性差异、生活体验、理解能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最美的自己。
        比如,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教师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整体回顾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开展有趣的阅读人物竞猜活动,作为读书交流会的第一站。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介绍人物的一行字后,让学生举手猜出人物,猜对了的学生获得为大家朗读的权利。在猜人物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这个人物都有哪些经历,发表对人物的看法等。第一站猜人物活动结束后,进入读书交流会第二站——阅读感受大家谈。在这一站中,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感受之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对大家的感受作出梳理。最后,进入总结感悟环节,让学生感知小说人物身上独特的人性之美。同时,教师还给学生推荐了作家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青铜葵花》《忧郁的田园》等。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阅读形式。教师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去探索总结,不断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获得最大收益,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琳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N].商丘日报,2020-05-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