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和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黄惠育
[导读] 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将小学科学教学与数学学习资源予以有效融合,让学生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更是开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有力抓手。

福建省南安市明志小学  黄惠育

【摘要】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将小学科学教学与数学学习资源予以有效融合,让学生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更是开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有力抓手。小学数学在科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自然现象的计算、测量、制表、作图,以及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或是解释图表。假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数据只是做一个大致性的认知了解,必然无法实现开展科学此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与探究目的。为此,把数学学习资源运用至科学探究学习中,方能促使科学的探究与学习更严谨与更精确。
【关键词】小学科学;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对策建议
        从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数学与自然科学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科学都是经过数学分析后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科学数据,以此来验证提出的问题,而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又是由科学所验证过。如果自然科学学习的很好,那么学好数学也就能事半功倍,但是现在的学生并没有这个意识。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想要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融合并不容易,下面也就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一、小学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1.课标方面
        通过细心研读,对比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二者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均有不少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目标上,小学科学与数学都重视培养学生从现实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主张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授课时,两门学科都会运用简单的测量仪器对物体的长、宽、高等基本信息进行测量,并运用适当的度量单位进行记录;在教学中都会运用到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表达形式来对物体进行位置表达;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以图表、概念图等形式将所得到的图形信息记录出来,将数据进行有效的表达。
        2.教材方面
        将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二门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对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也存在不少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科学的《指南针》与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三年级上册科学中的气温、降水量的统计与四年级上数学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吃什么》单元的内容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营养午餐》,等等。
        二、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在教学中将两门学科进行融合,只凭借一科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为此就需要两科教师通力合作,将教学经验、教材等分享。小学科学与数学在课堂教学上都呈现各不相同的特点,为此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在经过教学实践后归纳出以下几个方法。



        1.课堂时长的调整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不断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时选用较长时间(60分钟)的“大课时”作为小学科学与数学的融合教学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与掌握知识,并将其整合吸收,通过情境深入开展教学,使学生提升兴趣的同时又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科学实践操作,即能完成练习、又能将质疑得以解决,使兴趣提升的同时不会因时间不足而适得其反。
        2.教学进度的调整
        从上述的举例可见,小学科学与数学之间有许多知识点是关联的,然而学科不一样教授顺序与教学进度也不一样,因此适当契机下,可以予以适度调整。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中,《指南针》这课的教学时,发现本课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认识掌握指南针是准确测量方位的仪器,是根据磁铁可指南北的性质制作而成,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使用方法、制作方法、作用,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恰巧同学期中,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中的学习正好能与《指南针》联系上,学生可借此将二者予以有效融合,扎实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因此,任科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合理调整一下教学进度,把“游戏里的科学”单元的与《指南针》相关的学习移到前面学习,将《指南针》和《位置与方向》予以进行融合学习,致力于实现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便于二者之间关联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
        3.备课与教学的共同协作
        依据此种教学方式,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将两门学科以最好的形式进行融合,对于教材内容能够融合教学的知识点,两门学科教师要共同对教材进行研读,创建融合的教材进行备课。
        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由一门学科教师独立开展整节课教学,也可由两门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科融合知识点进行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总结出,融合教学中由两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极为突出。教师虽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加深职业素养,但较短的知识扩充阶段仍然无法达到对自己主修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学不够灵活;为此,采用两门学科教师共同开展融合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最为理想的模式。
        三、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的有效融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地把数学当作一种辅助工具,而是科学地将数学学习资源完美地融合进科学教学中,推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良.小学科学和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03) :52.
[2]陈莹.学习资源有效融合促进小学生数学与科技素养形成的思考与实践[J].都市家教,2017,(05) :65.
[3]李根.刍议如何将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进行有效融合[J].新课程·中旬,2018,(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