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图文教学方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胡淑琪
[导读] 初中课堂中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在进行教育时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方面入手。

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胡淑琪

摘要:初中课堂中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在进行教育时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方面入手。本文对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对图文教学的方法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更好地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图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如采用图文信息的教学的方式,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当今的初中科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利用图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目前我国初中科学的图文教学现状
        (一)图文信息出现的太快,消失的也很快,信息碎片化,PPT等形式缺少前后的图文信息的贯穿性和整体体系的发展构建过程,学生归纳吸收效益低。老师在应用多媒体图文教学时,播放画面走马观花,学生应接不暇,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程明显加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思维跟不上,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师采用图文辅助教学,是为了教学效益能在传统方式上有所增益。老师在PPT课件设计的时候喜欢在模板、配色、动画、音效等方面做文章,认为这样可以让PPT课件更醒目,更吸引人,却忽略了学生被精美的图片吸引,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放在接受视觉的感官刺激,忽略对知识的学习,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微观过程及一些难点,利用图像、视频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辅助学生对抽象、微观内容的理解,但是有些内容在科学规律性上的错误或者是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的方向,反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负担,甚至是误导。
        (四)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演示实验,学生亲手实验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运用多媒体图文教学,教师只用图片,PPT来展示,虽然提升了速度,但是无法达到科学实验所带来的真实表达的说服力。
        二、图文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状况
        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来说,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仅仅是要将课本的知识和图文结合在一起,还应该让教师在讲课时为学生拓展一些课本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等信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以下主要是以浙教版的科学课程为例,对图文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通过图片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任务安排中,通过图文教育,教会学生将课堂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教育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对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浙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中的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为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整理书中关于地球、太阳、月球以及太阳系等概念的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概念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知识却未能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图片教学,展示太阳的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于太阳的形状、质量、体积以及温度等等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太阳是一颗恒星。而关于月食和日食等自然现象,由于其出现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学生很难有机会观察和体验,这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片,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月食,什么是日食,并且可以通过日食月食的模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发生的原理,从而使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地球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以及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借助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教育课程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日升月落的现象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也能够用科学的眼光和角度思考和理解。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图片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图文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效率
        初中科学教育的课程不仅涉及宏观领域,对于微观物质的概念也有一定的涉及,而初中生对于微观事物缺乏应有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影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效率,通过图片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原理,提高学生在微观领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浙教版科学教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章中,关于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的教学,如果单从文字角度难以使学生对于微观粒子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而如果通过图文教学的方式,则可以将微观中的分子、原子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图片的介绍,对其有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在今后涉及相关学习或者其他元素特性时,能够做到前后知识点的串联。而且利用图文教学方式时,可以通过图片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思维引导,通过对微观物质的结构及其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思维模式上有所突破,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生间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和场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课堂中应用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图片教学是从生活的启发中而得到的,可以使得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对于生活中种种现象的形象化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往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和尊重,当教师认可学生的想法时,就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总结:
        总之,初中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以便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适应时代的需求。图文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惠芝.初中科学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神州教育,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