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模式下八年级科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喻苏青
[导读]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是科学教学的本质。

台州市书生中学  喻苏青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是科学教学的本质。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冷落或挫折,往往会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世界记忆之父”英国学者托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基于对人脑的模拟,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等直观形象[2][3]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的一种思维可视化、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知识结构图像化的工具,已被证实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能否扭转八年级科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也是挑战。我们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为教材,选取上学期科学成绩稳定在60分以下的60名学困生,随机选取30名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实验班,分成6人每组的5个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从新课教学、复习课、讲评课不同角度进行了思维导图应用的尝试,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指正。
        一、利用思维导图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在新课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转化学困生的探究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考虑学困生接受能力弱,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我们采用的模式如下:

       

         让实验组的学困生每天对当天新课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并及时进行组内交流分享,对于关键词或重难点等的偏差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学困生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意见补充并修改绘制思维导图,落实新知。
        (二)在复习课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转化学困生的探究
        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题或单元为单位,师生合作,把主题词提炼出来,形成中心词;用同样的方法把章节的主题提炼出来,形成关键词。师生一起梳理关键词之间、中心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明确主题、章节在单元中的地位,教师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再将自己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处理好细节。
        (三)在习题课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转化学困生的探究
        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模式是:

       
 
        引导学困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迅速找到突破口,从而提高学困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困生将已知条件和题设以及相关知识整合到思维导图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忽视或遗漏题中所给出的条件以及需求解的物理量。同时也让学困生清晰地感知教师的解题思路,从而促使学困生触类旁通,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学生根据教师和自己的思维导图试着解答题目,小组成员间互相点评思维导图及其答案,并展开分析和交流。教师从旁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正确的读题、析题和答题。
        二、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思维导图分析
        1、新课思维导图分析

       
 
        萌萌又懵懵的多多,科学基本稳定在班级后三名,花了大半个学期教他画图。自从接受了思维导图后,激发了他潜在的创作潜能,图是他上了八下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新课后30分钟左右的大作。虽然地磁场和磁场的性质这两个关键词是经同学提醒后添加上去的,分支绘画有误,不是直线而应是弧线;构图有点生硬不够流畅,但是颜色使用大胆,基本涵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更为难得的是,简单的配图却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通过绘制和讨论思维导图后再写配套的作业本,正确率明显提升。
        安静却懒惰成疾的佳佳,经常发呆做梦,沉湎于自己的世界。自从接受了思维导图,也开始和同学沟通了,言语间添了不少自信。图是她上了八下第一章第三节《电磁铁的应用》后绘制的思维导图,配色较为单一,不少细节也基本没有处理,但是抓住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更为难得的是,整个过程她全神贯注找任何理由逃避作业。
        2、复习课思维导图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条件》学完后小周和小陶创作的思维导图。小周的思维导图简单大方,思路清晰,关键词提炼不够精简;小陶的美艳大气,知识点罗列详尽,配图也典型漂亮,堪称优秀,唯一的缺点啥语言提炼有所不足。学困生们通过训练,作图、提炼关键词、自我设计的部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思维导图对于帮助学困生厘清整章节或主题的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很有用。
        三、反思
        通过近一年的积极训练,学困生对科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朝一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的反反复复,如何提升学困生科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恒久的话题。笔者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困生的思维导图制作辅导中,因此对其他学生略有疏忽,导致其他学生的怨言。如何平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时间安排,真正实现分层式教学和课后辅导,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60-461.
[2]东尼?博赞.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14-125.
[3]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33-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