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作业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田月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英语教学课堂,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  田月  44113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英语教学课堂,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不仅能够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需要被引导的阶段,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力正处于养成阶段,而优质的课堂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低年段,课堂作业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完善现行课程标准,增强对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导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贯穿在教学中,在应在课堂作业中有所体现。因为,课堂作业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试金石,且英语作为工具性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掌握其真谛,课堂作业作为本堂课的点睛之笔,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和预设的学生学习情况,争取做到巩固新知、锻炼能力,开发智力和培养兴趣,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一、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打破思维定势,从看似平常的许多答案中探索出新的道路,提高新的认识,拥有更高一层的思维境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当前英语课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深化,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不断革新,充分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掌握。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在课堂作业设计方面的思考与创新,仍旧沿用着机械式的操练,没有很好的重复性作业与创新型作业相结合。机械式的操练固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缺乏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机械式的操练较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少;二是课堂作业缺乏层次性、差异性,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实践性不强,内容较为死板,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低年段课堂作业设计原则
        1、创新型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作业时可以设置活动型作业,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完成课堂作业。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hopping Part B是关于衣物的单词及购物的相关用语。教师在讲授本课时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知衣物,并通过天气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了解穿衣知识。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自己创编对话。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去思考整合学习资源。
        2、实践性原则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 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张从做中去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交流服务的,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英语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实际运用这个问题,尽可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其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应用情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3、趣味性原则
        课堂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才会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他们更容易倾向参加有趣的活动。教师在设置课堂作业时可以适当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并且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再请学生点评,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差异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设置课堂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多阶梯作业,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例如:课堂上新授内容完成后设置的创编对话,教师可以设置两个级别,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适当的满足了不同学生之间的需求。
        结语:
        总之,教师要明确课堂作业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创新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差异性等几个维度,从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一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出发,给学生营造一个主动思考的环境,一个获得学习成就感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到作业练习中,并在练习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积累大量愉快而丰富的经验,让学生的知、情、意、 行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陆德禄.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科学咨询,2018(49):146.
[1]李莹燕 .教育均衡下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再思考.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为例[J].新课程 ·小学,2019(5):174-175.
[2]白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作业设计—让小学英语作业智趣飞扬[J].小学教学参考,2019(8):1-3.
[3]杨淑芳.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生英语,2019(1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