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宜德教育 夯实立德树人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孙国霞
[导读]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在积极教育理念引领下,专注于孩子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轻量型、智能型创新校。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 孙国霞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在积极教育理念引领下,专注于孩子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轻量型、智能型创新校。学校以《德育工作指南》为纲,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学生特点,结合地方实际,整合学校资源,我校开展以宜德教育为主线的探索实践,夯实德育阵地,以课程为核心,以实践为巩固,提升教师素质,春风化雨滋养学生美好品德。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龙华第三小学“一三一一”德育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培育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宜有“适当”、“应当”之意,未来学习者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学习不仅是 局限在知识技能,还需要学习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三层队伍:德育处——班主任——德育导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发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作用,形成三层队伍体系并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基本原则: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看见每一颗星星的闪光点,肯定每一颗星星闪亮的权利与可能性,助力每一颗星星更好地发光;一条工作主线:习惯养成,将养成教育作为贯穿小学六年学习生活的主线,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一、教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实施路径
        (一)德育课程与社团校本课程相结合,多角度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好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因地制宜,鼓励开设社团课程,将科技、艺术、体育、传统文化、国学等开设为社团课程的多个门类,为全面实施学生德育建设创造无限空间。
        (二)文化育人,重视环境浸润作用。优化校园环境,体现安全性、美观性、教育性。学校打造文化长廊、书香走廊、做好升旗台、少先队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型文化设施;充分发挥文化墙、图书角、书包柜、卫生工具柜、午休物品储物柜、电子班牌等育人功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等集中学习、宣教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班级文化,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提升网络素养。
        (三)活动育人,促进学生美德养成。
        1.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基于核心素养、学科整合,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设计育人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纪念活动。如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项目式学习活动、节日主题绘画、手抄报比赛、学雷锋义卖,妇女节感恩教育、读书节、清明祭扫烈士墓、秋季运动会等。
        2.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依据社会环境、学生特点,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 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
        3.开展好少先队活动,发挥少先队大队部作用,完善少先队管理制度,确保少先队每周1课时活动时间。
       (四)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劳动资源,发挥教师、家长、社会各劳动者的教育主体作用,开发主题鲜明且体验丰富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设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目标框架、内容, 以系统化、序列化的课程架构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地;同时,打破学科边界,发掘劳动教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依据学生日常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设立劳动任务清单,将具体、细微的劳动内容以清单形式展现,通过日常性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五)协同育人,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建立学校家委会,成立家长义工队伍,成立家长学校,开设龙华第三小学“星空大讲堂”,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主动作为,联系社区工作站、龙园派出所、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开展参观活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社区公益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学生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按时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加强班主任队伍及德育导师建设,通过各种会议、研讨等形式组织德育队教师伍研究新形势下适应学生的德育方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探索体系化的德育评价手段
        学校依托龙华第三小学“争做五小达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开展星级班级评比、设计定制《龙华第三小学核心素养手册》、《五小存折》,对学生习惯养成、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式评价,提升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