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张克明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张克明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开始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也应随之调整。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虎跳初级中学  张克明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开始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也应随之调整。除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在实践中结合趣味性教学方式,需要不断融入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系统实践,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从多维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理性判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拟着眼于心理特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
        所谓“趣味性”,其指征是丰富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旨在激活教学氛围,目前已成为当代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逻辑思维建立的关键时期,其年龄和性格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吸收主要是建立在兴趣的推动之上。数学学科看似是严肃、枯燥的,但其实充满趣味性。因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能够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中习得应用经验。
        一.初中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动机
        进入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迈向抽象逻辑的关键时期,正处于这样的临界转化时期,心智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从最初对知识的外部事物抱有兴趣,逐渐向知识本身转移,同时,学生将从对具体事物表象的兴趣,转而开始研究其抽象因果之间的联结。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未与社会需要相关联,主导学生学习动机的首先是兴趣爱好的关联和左右,并推动他们主动探索;其次是为了更好的成绩或排名,在某种“迫使”下而学习。这样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积极引导。
        二.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好奇心是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主动汲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实践中,可以为其营造活跃且开放的授课氛围,能够让学生专注于积极的思考本身。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只有在好奇和兴趣的诱导下,才能产生积极参与知识获取的行为。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情景,激发少儿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一起用卡纸制作正方体,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领会数学中线与面的关系,增强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他们分组复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寓教于乐中便能巩固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因此,在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前,教师要通过结合授课教案,设计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鼓舞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动力,在学习中收获最佳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



        (二)注重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将理论知识充分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培养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相似三角形”这一节知识进行教授时,可以逐步地将知识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是否能够将本节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从相似三角形引入,想象能否利用此概念而测出河的宽度,能否不爬上树而测出树的高度?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操场进行实地测验,并进行分组计算、汇报。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应用的角度理解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带着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去学习和探索数学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学习不仅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尤为要注重采用新型教学策略,改变以往教师一直平铺直叙而学生单纯听讲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将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讲解。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点时,可以提前准备纸箱和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分组上讲台自行盲抽,计算概率。这样通过课堂自主练习、观察,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再如,进行对函数概念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敦促学生去联想许多变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感受生活中函数关系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制约。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了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学生昏昏欲睡等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习乐趣,寻找数学乐趣。能够让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高效,提高“教”与“学”双向的趣味感。例如选取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教师无法用粉笔画好的、模型演示也看不清的图形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来生动展示当某一坐标(x,y)平移时,是怎样移动的。“坐标轴”“单位长度”的概念,通过演示、便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通过更生动的画面还原了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来理解平移、单位长度的概念,加深其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初中生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课堂、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应变素质。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得以嬗变,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互动,提高其自主分析分能力和学习独立性,其次可以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理论知识进行更为生动、直观的呈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简化、动态化、直观化数学本身,让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陈刚. 加强初中数学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性[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