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温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省焦作市454850
摘要: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走向成熟阶段的关键时期,对很多事物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为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相对抽象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声乐的学习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因此,在实际的声乐课堂教学中,声乐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幅度降低,学生充分感受到声乐学习中的趣味。只有这样,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才会大幅度提升,从而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策略
1中职院校开展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的已经不局限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深入的知识内容,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进一步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中职院校开展声乐教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艺术欣赏及辨别的能力,从而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声乐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在此阶段掌握更加完善的乐曲及使用能力,那么这对于他们今后在幼儿园或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胜任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中职院校开展声乐课程,对于学生在日后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来越广阔。因此,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声乐这部分知识内容,那么无论是在未来就业方面,还是在自身生活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而声乐也是如此,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乐曲,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及精神世界,从而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2中职院校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标准不统一
许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声乐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与音乐学院声乐教育不同,也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教材选择常受衔接学校课程及考纲的限制,中职院校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站在培养幼儿教师的立场,对学生进行声乐培训,不仅要掌握发声的方法和演唱技巧,还要掌握儿童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一定数量的儿童歌曲。
2.2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但是,大多数的教学模式还是集体授课和“填鸭式”灌输教学相结合,并且每周的实践课程课时很少,声乐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缺少规范的声乐训练,忽略了培养学生理解、感知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
2.3课堂与实践脱节
没有足够的实习机会。一方面,由于学生极少参加艺术实践,表演经历较少,在表演中显示出明显的不足,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讲课、评教和试讲等方面的指导,对如何教育儿童学习歌曲却很少给予指导和教育。在幼儿园的音乐主题活动中,显得不适应。这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声乐教学成效。
3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3.1不断提升理论指导
声乐教学是中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声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在发声技巧上的指导,通过将理论与技巧的有效结合,进一步促使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更加深入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要给予及时且耐心的指导,使学生对声乐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并且将其有效地应用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
3.2选择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提高学生声乐素养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声乐培训,许多学生在初中的音乐课几乎被侵占,学生甚至没有基本的音准,对声乐概念没有清楚的认知,把声乐当作唱歌来看待。大多数学生对乐谱不熟悉,音高也不敏感。因此,由浅至深,由易至难,尊重学生的基础声乐教育水平是必然的。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在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在学生的声乐学习初期,主要是加强声乐基础训练,传授科学的声乐唱法,树立一个正确的声音理念。从二年级起,在学习经典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对幼儿歌曲的研究,指导学生在幼儿歌曲中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把唱好艺术歌曲当作唱好幼儿歌曲的前提。
3.3多媒体教学
在学前儿童教育专业声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枯燥的乐理课程内容生动化,使单一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激起学生学习声乐的欲望,使其专注于声乐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声乐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符、音律、演奏技巧等,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进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3.4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职业视野
声乐教学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忽视声乐实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应定期举办声乐报告表演、音乐会、音乐技能竞赛等活动。这种实践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声乐技术的实践机会,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声乐艺术应用能力,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除了注重音乐本身的实践外,还应将音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首先,要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音乐活动中体验幼儿园的声乐教育要求和特点,了解当前中国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实践平台。
3.5参与实际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人才的培养,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声乐教师重视实践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可争取与附近幼儿园合作,建设音乐课程实践基地。声乐教师和学前儿童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到学校观察和参与日常的歌唱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实时了解学龄前儿童声乐活动的最新动向,更深刻地了解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意义。只有加强声乐教学与学前儿童教育的衔接,让学生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教师才能牢牢掌握声乐技能,为学前儿童教师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声乐教师要不断更新声乐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新媒介开展教育工作,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晓珠.新形势下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及反思[J].北方音乐,2020,(14):125-126.
[2]范中天.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模式初探[J].艺术评鉴,2020,(17):78-80.
[3]张瑞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50):142-143.
[4]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