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飞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浙江省衢州市 324002
《新课标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是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呢?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平视”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因此,地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注重高中生的思想变化和个性培养,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高中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和平台,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活力的有效方法。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平等民主的关系,而不是沿用以前那种教师比学生高一级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走入学生中,做他们的参谋和助手,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体现人文关怀。高中地理课堂要想充满激情与活力,就要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愉悦身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地理教师要帮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快乐地度过每一节地理课。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高中生上地理课时不爱动脑思考,教师提问时不爱举手发言,地理考试时成绩不理想等问题。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地理水平,为他们设计了很多教学小游戏,可以有效缓解教学中的紧张气氛。
二、“因班制宜”,根据“学情”创设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和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巨化集团公司和高新园区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氟硅企业的代表,提出自已再高新园区开办氟硅企业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兔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立足学生认知,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四、延伸课堂广度,增加课堂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高中生由于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材其实就很注重调动学习兴趣,如开篇第一章对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四季交替等问题就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种地理知识,我会通过模型、幻灯片、图片、视频及手势等多种方式给学生讲解,并利用实际结合理论的方式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其实高中生都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这些知识不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对此,我通常从地理教材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进行循序渐进地辅导,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地理课堂的活力还取决于教师课堂的表现力。很多地理教师虽然掌握很多地理知识,但是学生特别不喜欢上他的课,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教师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我在地理课上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运用自身的魅力和地理知识的特殊性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配合教师工作,而不是装作很严肃的样子去震慑学生。高中生需要有活力的课堂,需要有活力的教师,他们向往自由和开放。把兴趣培养贯穿在地理教学的始终,通过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可以避免出现学生掉队现象,减少地理成绩的两极分化。
五、通过课外实践,融合地理的理论和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会更加具有活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己探索,所以,地理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能力。另外,地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地理知识竞赛,选择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试题,帮助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识,锻炼分析探索的能力。学校也要加大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师资力量的投入,完善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帮助。学校可以从外校聘请专家到校给高中生做地理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情感,鼓励高中生积极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将地理更加系统全面地展示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有军.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 中文信息, 2013(12):81-81,82.
[2]缪立兵.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活力[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31期):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