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导思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肖强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贯彻与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肖强
        广东省开平市开侨中学 529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贯彻与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极大地颠覆了课堂上教师独自一人唱“独角戏”的现状,呼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导思导学教学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以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逐步地通过自主的思考和探索,来主动地获得知识和经验,积极地改善了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局面,以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现状。本文将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导思导学教学模式初探”这一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思导学、有效策略
        引言:地理这门学科是高中教学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泛,知识点繁杂,学习和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思导学教学模式则给广大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因此必须加强对导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设置课前导入,实现导之善思
所谓的导思导学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最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积极的探索去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更多扎实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任务,利用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做一名富有智慧的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地理课堂教学同样适用。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课前导入环节,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也为实现导之善思、以思促进,而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节时,需要立足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及来引导和启发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思考走进课堂教学。即:同学们,中国神舟十二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实现了新的突破。而此次中国的三名宇航员第一次入驻中国空间站,他们为祖国人民展示了太空吃播,太空健身,太空漫步,不仅改变的美俄的太空霸主地位,也为人类探索宇宙更多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那么同学们如果你拥有一次与宇航员太空连线的机会,你会向他们了解什么宇宙的秘密呢?这一情境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课堂教学,而实现了导之善思,为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以思促学
导思导学教学模式不是特指某一个课堂环节,其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思促学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积极创新和践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以思促学。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引法、小组合作法、导学案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例如,在学习《人口分布》这一节时,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做好引导、点拨和梳理,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亮出几个问题即可,即当前世界总人口有多少?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是如何分布的?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等。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能够牵引他们沿着老师的导课思想逐步地深入地走下去。然后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和鼓励每个小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齐心协力地圆满完成小组任务,进而主动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课后布置任务,实现导学拓展
地理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导学拓展,课后布置任务则是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课后布置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作业,即题海战术。而是注重实践性,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共同完成课后布置的任务。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节内容之后,则倡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际调查等方式,每个小组选择当前世界上面临的某一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剖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探索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和策略,并且针对相关数据,制作曲线统计图或者柱状统计图等。在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以及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进而实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最大程度发挥了导思导学教学模式的价值。
        结论:总而言之,导思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其不仅适应地理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学习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助于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课堂氛围,进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师生的思维和智慧在地理课堂相互碰撞,促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斩获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在导思导学教学模式的践行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雄.高中地理精细化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9,{4}(07):142.
[2]陈礼.“导·学·评”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4}(10):142.
[3]梁文福,康荣顺.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4}(05):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