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李珺
[导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扩展教育范围、提升教育效果而开辟的新教育渠道。
        李珺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7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扩展教育范围、提升教育效果而开辟的新教育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结合互联网技术、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思政学习不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分层教育模式。所谓分层教育,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出于不同的教育目标,面向不同教育对象而进行的层次化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只能拿出一套教育教学体系,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同一状态的教育。由于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同时接受同一程度的教育,会让他们的获得感呈现不一致的状态。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模式,实际上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而网络平台恰好为实现思政分层教育提供了有效空间。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隐性;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共沈阳市委科教工作委员会,2021年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项目名称:《沈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DSZ-2021-103)

引言
        积极探索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已成为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重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所以高校非常有必要探索创新隐性教育方法的应用,除了文中提到的措施和方法,在发展探索中还要重视开发可利用的教育载体、建设相应的教育保障机制等举措。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以有效借助多方法路径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达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开展,需要高校的重视。通过高校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教职工以及学生知晓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价值,并且自主、自觉融入其中,以此助推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施。但从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来看,一些高校不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从而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首先,高校在教育实施中,存在忽视网络思政教育的模式,使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其次,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网络思政教育实践积极性不高。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冲击,影响了教职工、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最后,部分高校尚未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也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合理组建教师队伍是上好思政课的有力支撑,也是网络思政教育质量的保障。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不利于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有序开展。首先,人员结构不合理。教师与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教师与辅导员缺乏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提高思政教育以及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其次,教师及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师在知识能力、教育能力、引领能力、教育把握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和方便,给当今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了丰富,扩大了教育影响力,而且比较有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如主题网站、微博、论坛、QQ、微文等,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植入学生的心灵。

但是网络时代多元信息的冲击作用,必会影响正面教育的作用,所有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会冲击教育者的教育效果。其中校园网站的建设,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资源,却不尽完美,缺少吸引力,学生的浏览量甚少,所以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甚微。不止学校网站,其他能融合隐性教育的形式和平台,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发挥的作用甚微,所以急需开发和利用网络隐性思政教育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策略
        (一)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好顶层设计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也会随之改变。教育者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使用隐性教育方法时,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关语言的使用、表现的艺术方法等隐性教育的方法应用还不够全面,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特点也在逐渐变化,为了合理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非常有必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首先,领导层应该构建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运行制度,能够全方位地达到育人要求,使责任落实到位,保证实效性。其次,管理者应该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努力达到上下思想一致,一线教师能够切实领会顶层设计,使领导层和教师思想上一致、行为上一致;顶层要了解现代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能够领会教师实施时的困难,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隐性教育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互体系
        培养人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有温度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呵护,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成才,也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迸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力。高校需重申情感教育的原则性,重视或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实情感的融入,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眼长远,注重从育人的角度看待并支持学生的发展,及时疏导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思想困惑、解决学生实际的困难、统筹引导学生长远与近期的思想认知等贴近学生实际的举措,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切实感受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爱,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温度,更加具有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成为一个聚集关爱、产生关爱并延续关爱的坚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三)开创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网络作为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并不意味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跟随网络的规则走。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不能只是让网络单方面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渗透到网络中去。网络中的某些现象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对网络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矫正。当受到不同于我国主流思想的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选择逃避,而是应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培育文化自信,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监督和矫正的作用,净化网络的环境。
结束语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21(6):45-51
[2]姜延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实践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1):156-162.
[3]刘冀玉,赵秀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37-138.
[4]王发举.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新探[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0-1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