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美麟
平果高级中学 广西 平果 5314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地理课堂,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价值,并探讨实践的方法和举措,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实践;读图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引言:
读图能力本身就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之一,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初中生并没有对读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他们认为要想提高地理成绩,就必须通过死记硬背,这就意味着学生陷入了思维上的误区。地图本身就是地理的重要语言,纵观地理的发展轨迹,只有先确定好地图,才可以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地图,不仅展示了地理学的大量知识和资料,同时也可以把抽象性的理论以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为快速的理解并记忆,所以也需要在新时期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分析初中地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基本作用
首先,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和压力,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地理课程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经常给人一种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的错觉。然而地理这一门课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计算知识,这些知识也不能仅仅通过背诵来掌握。而之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十分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更新自身的学习方法。地理课程是围绕特定的地图展开的,无论是河流或者是山川的解读,都必须要通过图形的分析来完成。对此,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轻松,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开启地理大门的钥匙。
其次,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答题的技巧来应对中考的挑战和风险。由于大多数地理试题都是文字和图片的结合,所以读图练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整理自己的逻辑和思路。
二、分析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一)尝试性绘制地图
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地图的绘制方法,这里所说的绘制,并不是对地图的盲目临摹,而是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一些线条,应用一些简单的尺寸或者是角度,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图形的魅力和价值,并逐渐养成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对应的绘图作业,并结合一些思考类的题目,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中深度挖掘。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学生需要了解等温线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先向他们抛出问题:为什么等温线的形状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地球平面图中的北纬30度纬线上,绘制温度为25度的等温线,并观察学生的绘制结 果,继续提问:当步入1月份的时候,陆地和海洋这两个地理位置的温度是否相等?学生会回答不相等,教师就由此引入:既然两者的温度不一样,那么我们在绘制等文献的时候,能否直接绘制一条圆弧?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思考等温线上下波动的原因。
(二)提炼生活素材
实验室检验真理的恒定标准,理论的验证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读图也适用于其中的道理,学生掌握读书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所以教师需要提炼生活中的元素和信息,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场景,通过相应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与比利时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 向学生说明:比例尺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尤为广泛的,请你们利用课下时间观察比例尺的实际作用,并收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你又是怎样使用比例尺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和探究,部分学生会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自己所在社区的地图,利用比例尺算出从自己家到学校之间的路程,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既然你已经掌握了大致的距离,那么你能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计程车费是多少吗?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1]。
(三)利用悬念产生认知冲突
读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悬念来维持自己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在这里,教师要创设出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拥有更加高昂的斗志,主动解决问题,并利用读图这一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长江奔流的视频,视频中介绍: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并拥有许多分支。由此,教师要继续提问:既然长江的支流尤为多样,你们知道最长的支流是哪一条吗?是金沙江,嘉陵江还是赣江或者是汉江?让学生展开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并参照课本上介绍的中国河流图,展开比较和辨析,而学生在探索的时候,也会深刻感受到读图的辅助作用。
(四)推动小组合作
教师应当把班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特定的主题任务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具有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分清任务的目的和层次,把大任务分成数个小任务,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循序渐进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完成前几个任务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十分轻松简单,可一旦进入到后期,他们就会感到困难和挑战,此时就是激发他们潜力的最佳时机,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技能上的互补[2]。例如,在学习十字路口的位置时,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设计出如下任务: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十字路口是什么样子的?十字路口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而本节课所说的十字路口又指的是什么,如果我给你们一张世界地图,你们能否猜出十字路口的位置在哪儿?东南 亚的距离具体位置又是如何的?周边的海域情况是怎样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维活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图形感知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地图的绘制,生活化实践,悬念的分析和探究,小组合作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初中地理中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充分结合了中学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斌.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 南北桥, 2020(4):35-35.
[2] 马慧琴.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C]//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