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代农村初中信息化教学与校本研修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吴洪泉1 王 刚2
[导读]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吴洪泉1  王 刚2
        资阳市乐至县宝林中学 四川省 乐至县 641501
        一、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在2020年的基础上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教育信息化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逐步普及到课堂教学中,但农村初中日常教学能正常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设施来辅助教学的课堂不到半数,学校公开课在评课时坚持“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一票否决的硬性要求下,课堂上信息化教学才有所体现。农村初中教师经常“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本研修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统称,校本的特点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下移到学校的一种举措,校本研修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的内心触动,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注意研、修结合,把培训与日常的备课、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起来,面向课堂,面向教师,课堂就是我的案例,就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教学活动中,利用农村初中学校现有的计算机、电子白板、展示台、录播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进行教学和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提升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结合教师现有信息化教学能力实际,以学校现有信息化硬、软件资源为基础,培训和指导教师正确使用计算机,选择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台、多媒体等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研究等活动,提升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教研的使用能力。
        三、校本研修提升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组织管理
        1.建立领导机构和制度。成立校本研修的领导机构,完善机构人员配置与分工,发挥教科室和教导处的优势,以教科室牵头、教导处密切配合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的活动。制定校本培训的规划、培训相关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根据每次培训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及评价机制。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师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工作考核等挂钩,确保培训有效开展。
        2.调查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制定校本培训方案。设计调查方案,通过电子问卷、访谈和听随堂课全面了解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了解教师愿意接受参加校本培训的最佳方式,学校提供后续指导与支持,涉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具体内容的建议等,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培训的态度和实际需求,制定和修改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方案。
        3.明确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解信息化教学方式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作用意义,明确教师信息化教学使用意愿程度越高,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越有帮助。
(二)开展多种形式培训
        1.开展分层培训。

根据教师已有信息化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不会”,第二层次是“基本会但不熟练”,第三层次是会且较熟练),分层进行指导培训。对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基本学会下载和使用课件、基本掌握电子备课的方法。对第二层次的要求是巩固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熟练掌握编辑电子文档,能设计课件,课件中插入动画,插入音视频等操作方法。对第三层次的要求是熟练掌握软硬件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维护,规范制作和使用课件,熟练掌握wps和offiec等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先后对前两个层次培训了各三次,对第三层次培训了一次,效果良好。
        2.开展分类培训。指导培训教师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浏览,下载、电子备课、课件制作与使用、电子白板与展示台的使用”等内容方面按难易程度分类,分为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两类,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三个层次来设计和安排培训内容。分类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知识和巩固提高的校本培训。
        3.各教研组开展培训。要求六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艺体)在常规教研活动中,加强组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学科学习和研讨,各组间周安排一名组内信息化教学优秀的老师给大家上示范课,课后再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评课和讨论,特别是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效果进行评价,分管教学的李仁副校长对每堂示范课都要作重要点评,示范和引领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
        (三)把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作为公开课评课标准
        为了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校把课堂上是否使用信息化,作为校级公开课“合格”与“不合格”的评课标准,把是否用好用活信息技术,作为校级公开课“一般”与“优秀”的评课标准,促使老师们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变为自觉和主动。
        (四)结对帮扶指导
        学校开展了罗燕与张朝文等“十八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与老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各教研组还指定了语文教师罗燕、数学教师兰菊洪、英语教师曾念平、物理教师黄治华、化学教师李仁、历史教师刘见成、地理教师唐洪等九位信息化教学优秀教师从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和使用对老教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五)学习交流、激励展示
        近年来,学校选派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李仁、王刚、唐洪、罗燕、黄治华等二十六人次到乐至中学、仲良中学观摩学习和参加县、市组织的信息化教学、教研培训活动。学校注重研究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结合,坚持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总结、边交流。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和论文的展评选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县、市级信息化教学比赛活动。遴选了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学校教师微信群、QQ群进行展示,对参展的教学设计和课件颁发了证书和奖品进行鼓励,让展示者增强自信,让学习观摩的教师得到帮助和启示,从而激发老师们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葵.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实施策略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3,(9)
[2]高齐君,余义敏等.开展“1+1”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J].教育科学论坛,2019,(5):51-54.
[3]吴洪泉,张华.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校本培训提升策略[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20,(8):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