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改革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李良钊 林玉琼 李胜杰
[导读] 在当前高校教学中,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良钊  林玉琼 李胜杰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
        摘要:在当前高校教学中,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为了提升高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质量,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求应用分层教学法,逐渐推进高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
引言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阐述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手段之间的关系,以物理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课程相互支撑,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聚合物合成工艺》、《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等打下坚实基础,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1、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情况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四大重要专业主干课,我校也将这四门课规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如何把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变成高分子、以及高分子的化学反应;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则是研究如何把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实际的产品。可见,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利用化学物理手段研究高分子材料,该课程作为这四大主干课程中的中间一环,对高分子的结构设计和性能、成型加工、测试表征、实际应用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也是大多数高校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选考科目之一,因而,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本科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材的选择上,作为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的延伸,我们对使用较多的为陈厚主编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将聚合物的研究手段分为物理研究手段与化学研究手段,内容较为分散和复杂,分为电子显微镜研究、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等等,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仅仅学习该门教材不利于学生把握高分子研究方法的主线。而加入自编教材与前沿研究的内容,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考核成绩采用期末考试60%、期中考试20%和平时成绩20%的比例进行计算。
2、分层教学的实践做法
        2.1、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
        不同专业的学生物理与化学基础不同,对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知识的需求也有明显区别,因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教学内容对高分子结构研究、材料力学研究、结晶学测试手段的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兴趣高,基础好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只需要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就足够了。
        2.2、因材施教,拓展课后作业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课后辅导素材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在课后巩固这一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将作业内容分成基础题目和拓展与提高两类,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外,还要完成部分或全部拓展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所做拓展题的多少。而基础较薄弱,学习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基础题目就应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开放型、思维发散型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思路。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可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把一些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各单元知识点微课视频等拷贝给学生,既弥补了因授课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过快过于简化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课后作业的分层次布置能够满足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详尽的批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纠正错误,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取得每一次进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学生学好大学物理的信心和勇气。
        2.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论知识学习、公式推导和解题上,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适当调整教学评价模式,从平时作业、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实践实验情况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实验情况又包括了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考核等,并设置加分内容,如主动提问、答疑、撰写、发表小论文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加分的机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提出问题并质疑,说明他们已经很用心了,而对于思维活跃、有能力的学生也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升。这种评价方式更合理更公平,有益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2.4、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终结性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监督,使得部分学生在平时不用花太多精力在学习上,而是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或者干脆依靠教师划重点突击复习应考,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投机性和功利性。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造就了大量的应试型人才,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将过程性考核的理念引入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的教学进程中,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方式的这一转变,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善学习态度和转变学习方式,督促学生养成分阶段复习和总结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的陋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5、教学过程中兼顾趣味性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包含众多抽象的结构知识和各种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枯燥。在教学的过程中,兼顾趣味性,可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比如将高分子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历年来在高分子领域内获得诺贝尔奖的各位科学家及其成就介绍给同学;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如橡胶硫化的发现与拉曼发现拉曼光谱、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酚醛树脂的发现与测试研究、“塑料王”聚四氟乙烯的发现与测试研究、尼龙的发明与测试研究等在课堂的适当时间介绍给学生。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简史,拓宽的视野,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3、结语
        总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应坚持人本原则,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别,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尝试将分层教学理念引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解决当前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啸,梁凤萍,李海艳.角色扮演式分层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32.
[2]宁浩.分层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80-81.
[3]魏海鹏.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8(19):84.
[4]葛飞.岩土工程勘察中分层试验物理力学指标的数理统计及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05.
        
致谢:本论文感谢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项目2018KTSCX141与潮州科技项目2018GY47、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QD20180108 支持和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