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
简阳市简城第二幼儿园 四川 简阳 6414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大力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和废旧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可见材料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探索
一、无意识探索阶段。
从生活材料入手我在小中大班美工区分别投放了棉签,在不告诉幼儿和没有任何语言提示的情况下,观察幼儿对棉签的反应和使用情况。观察中发现:小班孩子对教师新投放材料缺乏一定敏感。极少数幼儿能关注新材料,大多以无意操作为主,持续时间也较短,其他孩子基本未受到极少数孩子影响;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对新材料投放有更高关注度,但他们对材料的使用以随意操作和摆弄为主,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作品画面感不强;大班幼儿对材料的关注度较高,在同伴影响下能积极尝试新材料的探索使用。并且能与当前的操作活动结合起来,有较强的行动性和目的性。持续时间较长,不过对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够明确。探索浅显,画面简单,内容不够丰富,主题不够凸显。
可见无意识探索阶段大多数幼儿对材料缺乏足够的敏感和关注,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幼儿的探索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材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探索和创作无法深入,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
二、有意识探索阶段。
为激发幼儿继续有意识的探索尝试。在第二个阶段,我以直接引导为主,首先将棉签展示给幼儿,并明确探索要求,在出示棉签后引导幼儿观察。“棉签是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表达自己对棉签的认识。“棉签的一头有着软软的棉花,然后有长长的小棒”。“如果我们用棉签来画画,你会怎么画?会有哪些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新的探索,在新的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小班幼儿拿起棉签开始作画,有的来回画圈,有的都是点点,有的画成一团说是棒棒糖,有的画一条线说是斑马线,有的很多短线说是天上下雨。还有很少的孩子拿着棉签不知道如何作画,多次鼓励,但他们迟迟不肯画;中班幼儿拿起棉签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会出现简单的小山、小鱼、图形轮廓等;大班幼儿都能够非常专注投入,画面也更加丰富例如出现生活中的草地,蝴蝶,白云。
有意识的探索阶段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受老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都积极的借用棉签创作,活动专注度比较高,幼儿创作兴趣也比较浓,时间较长。但由于年龄段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差异,在创作表达方面不尽相同:小班的年龄小,创作表达相对简单,画面感不强大,多是想象性创作属于简单表征;中班孩子创作经验相对丰富,内容略显丰满,关注到从点到线到形的变化。部分幼儿创作有一定画面感,能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多个事物;大班幼儿表达的空间更为广泛,受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影响,创作内容和表达方式都有拓展和创新,能关注到画面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使用棉签的方法也更多,但主题性表达不够突出。总体来说,幼儿有意识探索阶段较无意识探索阶段有明显进步。但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从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幼儿在如何合理的使用棉签感受棉签的效果。以及准确表达具有一定主题画面等方面做的不够,需要进一步指导。
1.开展作品评价,明确棉签的使用意义。绘画活动结束时可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品,组织幼儿讨论。你用棉签画了什么,你怎么画的?你觉得用棉签作画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使用棉签合适?幼儿觉得用棉签作画,好玩儿有趣。
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适合棉签作画,比如棉签能画出小朋友的脸,身体,大树,但是画面不够清晰。
2.对比观察,感受不同作品效果。将幼儿平时做的画,进行一个对比,鼓励幼儿比较两种作品的不同效果。经过对比,幼儿发现用笔创作的图画更清晰,线条更细腻。用棉签作画,画面对比度不强,不够清晰,但呈现特殊纹理效果的画面更加唯美,更加有艺术美感。
三、主题探索阶段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从幼儿无意识和有意识阶段来看,幼儿喜欢绘画,创作兴趣浓厚,但绘画表达的水平还停留在简单表达阶段。画面中的事物缺少联系,画面内容不够丰富。创新意识不强,以日常常见的事物,如太阳、树、花、草地、蓝天、白云等作为主要背景,幼儿作品雷同较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定某个主题。比如快乐的幼儿园,热闹的马路,可爱的小鸡,美丽的公园,我们去郊游等。引导幼儿有机整合与主题相关的元素,帮助幼儿学会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但是主题性绘画创作需要幼儿通过生动的形象综合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这对小中班来说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经验水平给予循序渐进的指导和帮助。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特征,帮助幼儿感知生活,积累经验。如利用餐后散步,户外活动环节,组织幼儿观察常见事物特征,生长姿态等。丰富幼儿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可以根据棉签的特征让幼儿观察梅花。帮助幼儿合理使用棉签使创作内容更具典型性和丰富性。
2.引导幼儿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围绕主题许合理选择与组织相关元素。创作前可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画是什么。选择表现哪些相关事物,比如公园主题创作中要选择与公园相关的假山、草地、花园。
3.在前两点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合理布局,比如怎样把画面填满,是否每一样事物都要画在上面,怎么凸显画面美感等等。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帮助幼儿急累主题创作经验。幼儿的创作要不断练习和尝试,只有在反复操作中不断提升。
四、创造性探索阶段
经过主题探索练习,幼儿表达更丰富,更成熟,创新意识更强。围绕主题能更好的整合相关元素,创造性的表达对主题的认识。但由于兴趣爱好,经验水平等存在差异,幼儿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我们鼓励部分能力强的幼儿自主创作。不受主题限制,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开始由于自主创作的经验不丰富。大多数幼儿只会重复原先的创作内容,不敢尝试新主题、新事物。他们的作品技能似乎倒退了。棉签使用的丰富性不强,幼儿在探索自主表达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针对性的指导。
1.指导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棉签。多提供棉签画的优秀作品供幼儿观摩欣赏。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拓展主题。受生活经验影响,幼儿创作主题相对简单。是可以通过提供实物、组织游戏、创设情景等方式拓展幼儿创作思路。引导他们创造表达不同的主题。比如提供金鱼、螃蟹、乌龟等,引导幼儿进行动物主题创作。通过创设深森林情景进行故事表演,引导幼儿以森林主题做想象故事创作,通过现场组织跳绳,踢球,踢毽子等活动。引导幼儿创作运动为主的画面。
创造性探索阶段幼儿创作的主题和内容虽然没有原先指导的时候丰富。但幼儿自主表达的空间更开阔,探索的兴趣更深厚,个性化的表达更充分,尤其是能准确的表达物体,并积极的关注物与物之间的联系,能有计划的构图和表达,且开始注意事物的精细化表征,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带动着幼儿绘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结构剖析儿童绘画教学[J].宋扬.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