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姿 戴甲夫 韩磊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再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的措施,为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
前言: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入手,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时效性是明智之举。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投资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就业的主要内容是行政事务,包括学生协议的签订和档案的发送。就业指导的形式只停留在几个主题演讲中,没有针对性,倾向于关注招生,而不是就业。经费不足是制约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就业指导服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要建立人才输送渠道,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服务,这需要财力。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在经费、办公条件、编制等方面没有适当的政策偏向。就业指导中心仅用于教师工作,没有相应的专业评估室、咨询室、招聘室、团体咨询室等硬件设施。缺乏专业评估软件和职业咨询工具,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育。
1.2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形式还比较简单。利用讲座和课程进行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这些形式都能满足普通学生的共同需求,缺乏针对性。能够有效培养技能的活动主要有研习班、外展培训、团体咨询等,但由于人员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无法组织此类活动,甚至一些机构在毕业前仍停留在开设讲座或在线课程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应急措施,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具备扎实就业竞争力的预期目标,在找工作之前,仅仅依靠几门职业指导课程是不可能迅速实现职业竞争力的。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忽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来自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二级学院的辅导,当他们教授就业指导课程时,他们无法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同行,他们对发展状况的了解大多来自间接渠道,而不是自己的经验,因此,在执行指令时,它们往往是形式化的,甚至有些指令只是基于教科书。更糟糕的是,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过时且统一。
1.3就业指导教师资源短缺,专业化程度低
承担就业指导课程任务的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秘书、系主任、行政院长。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就业的理解相对片面和主观。对当前行业的社会状况和就业机会了解甚少。此外,他们往往没有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精神。
1.4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缺乏紧迫性和重要性
大多数就业指导教材存在以下问题:国外教材太多,适应性差;多为理论讲座,缺乏可操作性;更多地站在学校的角度,缺乏社会性;有很多一般咨询,缺乏针对性。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当前“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用工体制下,市场需求成为人才流动的接力棒,企业选拔人才的机制更加灵活。目前,许多雇主在招聘时对学历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教育引导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以实力赢得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在社会上树立声誉。最后,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做好科学合理的自身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此外,这将有助于他们掌握相关的求职技能,对促进他们未来的求职乃至长期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建立科学、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2.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的措施
2.1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硬件配套设施
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离不开硬件配套设备的支持。目前,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趋于系统化、全过程化。为此,硬件配套建设也应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应当投入足够的资金招收人才,不断完善就业网站的功能,开设或加入相关的网络学校。
2.2拓宽范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教育
理论上,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他们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系统规划和持续优化之后的人生道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安排和管理他们的精力、时间和生活,学生职业选择的形成需要教育、培训和积累,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的学生活的全过程,要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因此,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开展新职业规划主题的入学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和职业素质意识,在此过程中,最好采用新的职业倾向问卷或座谈会,了解新生对职业的理解,以指导教育。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自我认知”部分应开放,以了解他们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对于相对高年级的学生,应采取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初步的职业定向教育,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专业与专业的关系。此外,职业任务面试将帮助他们改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人士,通过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如营利性组织体验。内容主要是各专业工作领域的现场经验。就业指导应帮助学生分析就业情况,解释就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它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此外,它可能会帮助一些有理想和雄心壮志的学生走上一条新的职业道路—自主创业。学校还可以提供体验式课程,以学分的形式将体验式教育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如果学生想获得学分,他们必须亲自到工作场所去体验、理解和成长。学校可以聘请成功人士、校友、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初创企业来授课。社会有着广泛的专业需求,为了实现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的进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必要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并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予精确的指导和帮助。做好毕业生就业和求职过程中的引导工作,有助于毕业生顺利毕业,顺利选择合适的职业。在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教育服务理念,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开展这项教育工作,改善学生就业状况。
2.3优化机制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的前提就是保证师资队伍的强大,为了保证就业指导教师的招聘质量,在招聘选拔过程中,必须遵循适任上岗、因公选人、德才兼备、公平竞争、信息公开、依法办事的原则。相关政策应给予优惠,如职称评定制度、外出培训等,通过完善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稳定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系统地培养和加强他们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除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全职工作人员外,还应充分利用教员的优势,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管理团队,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是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的,使他们也成为形势教育者、政策传播者、心理咨询者、信息传递者、职业指导者等。
2.4准确定位,寻找适合学院的就业指导材料
教材建设必须符合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省教委编写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材或者自己编写课本,做弹性教学;或者根据学校自身特点选择就业指导材料。教材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还可以借鉴心理学理论和企业员工培训手段;教材的使用应该不仅仅是一次讲座,而是一次角色体验、活动实践、经验分享等。
3.结语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已逐步向学科化、专业化、综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思考和研究,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将日益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时效性的提升指日可待,这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大春.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时效性的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127.
[2]满海宁.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提升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8):128-130.
课题名称: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GZB1320181(省重点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