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婷 黄馨瑶
攀枝花学院 617000
摘要: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突出重点,而精准扶贫的要点是精确识别真正的贫困生,而高校是贫困生的聚集点,各高校也比较重视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申请。但这其中的识别过程,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贫困生身份认定的不精准现象,在这其中学生的诚信问题有极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精准识别 高校贫困生 诚信教育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是高校完成资助工作的前提,与国家的脱贫政策息息相关。而资格认定过程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深思,也是精准扶贫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精准识别
(一)、贫困生资助背景
1、精准扶贫的提出
党的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2000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呈高速增长,中国已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现有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国进行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其中的各种脱贫成功事例表明了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最新探索与贡献。
2、教育公平的重视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教育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而我国存在一些贫困家庭,这些家庭经济不足,难以支撑孩子的学业,造成孩子辍学而提前进入社会打工的现象。这又与教育公平的观念有所违背,因此国家也注重于贫困生的资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助学金的政策。这其中贫困生的精准识别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完善。
(二)、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识别所存在的问题
1、认定标准的范围不稳定
贫困生身份的确定也是认定标准的一个基础,即身份的界定。在认定标准中,有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的三种贫困程度,每个贫困程度都有一些限制条件。但这些条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有学校的地域性和家庭地区的差异性两个方面的影响[1]。有些高校处于的地区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经济的消费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付的,其中高校的贫困生名额有限,每个地区的高校中名额都有所不同,这其中的因素多种多样,不能准确的的判定。另一方面,一些同学的家庭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即使家庭情况属于正常,但他们的经济不能承担高校学生的正常生活。这些情况又不能符合认证认定标准里的条件,在认定过程中以人为的主观调整为主,随意性比较大,缺乏一定的公正性。
2、贫困资料的真假性
在南京的一些高校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贫困生并不是真正的贫困生及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困难[2]。而一些真正的贫困生却自动放弃申请助学金,省吃俭用在吃穿用的地方小心翼翼。
真假贫困生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在申请的过程中,学生的贫困材料出现问题,有学生提供了假的贫困资料,其反映出学生的诚信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去审核这些材料的真假,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3、贫困生对自身的不正确认识
大多数人认为贫困生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然而一方面,一些学生的自尊意识比较强,不愿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所以隐而不报,拒绝申请资助。另一方面,申请过资助的贫困生总会在学习上、消费上和行为上考虑到很多,害怕被人看不起,认为自己不应该买一些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种买东西都会有一种“罪恶感”的心理和自卑,进而不愿再接受资助。
二、对于精准识别贫困生的建议
(一)、加强追责力度
在贫困生资格的认定过程中,会出现贫困生资料的虚假性,而这些的出现是因为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和对利益的趋向性。另一方面,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加强追责力度,制定一系列对学生有关欺瞒行为的惩罚制度[3]。在贫困生资格认定之前,要求学生签订一系列的条约,若有人弄虚作假,其档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必须追责和进行严厉惩罚。
(二)、加强心理指导
由于贫困生对自身的认识不正确,而导致了许多真正的贫困生放弃申请资助的机会,这对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贫困生家庭的负担。一方面,辅导员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正确引导学生对于“贫困生”身份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或者是一些调查问卷中宣传关于“贫困生”的正确解释,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贫困生的身份,不歧视,以平常心对待。
(三)、诚信教育
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中,会由辅导员任组长,导师、学生代表(未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为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民主评议工作。第一,假贫困生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以及思想道德的低水平,提供虚假材料和对外讲述虚假的经历和家庭情况。第二,学生代表中的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某个人有不好的印象,而产生一些偏差的判定和误解,或者是不喜欢某个人而进行反对和讲述与贫困生本人不符的情况。
因此,高校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做到心中有数,不愧疚。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正确看待资助政策,让大学生在面临一些利益诱惑时不能够正确看待并且迷失自我,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选择[4]。高校可以利用课堂或者是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或者是让同学们参加一些诚信主题实践活动,而后让其填写一些调查问卷,根据结果的反馈再进行多种多样的诚信教育。同时宣传关于贫困生资助的意义和实质,让学生做到公私分明,有大局意识。
三、总结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因此,在高校中贫困生资助的精准识别,有利于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的情况。但是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完善,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相信所有困难终将会被解决。
参考文献
[1]高先科.新时代互联网+视阙下贫困生精准资助与育人[J].财务?金融.2021,32(08):94-97.
[2]王林.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7-110.
[3]卢秋菊.关于优化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实践探讨[J].冶金管理.2021,(05):183-184.
[4]朱瑾.高校资助工作视角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2021,20(0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