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 文兴华 林辉吉 王丹武
[导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兴华 林辉吉 王丹武
        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邮编:443001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存在与时代脱节、学生接收困难等问题,而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从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现状、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出发,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围绕心理育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体系、课程与活动构筑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育人;高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由于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存在诸多思想政治思想不健康和行为表现不良的问题,这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以往教育后学生思想中任然呈现的问题:1.价值观过于功利化、实用化;2.政治观认识不明确;3.法律意识不强。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出现的问题: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不适应信息全球化的时代;2.新时期的大学生追求自我,反感说教、道德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不认同教学内容、忽视学生主体思想和接受能力、教育方式老套等问题。
        (二)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太理想﹐并不是当代学生缺乏政治热情,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无必要,而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与扬弃传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代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通过课程、活动等本专业的方式致力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品德、素质,促进个体更好地生活、发展。而心理工作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是心理咨询能够建立良好资访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符合当今多元开放的思想文化主流与当代大学生推崇的沟通方式。此外,心理咨询中的倾听性、影响性技术以对话沟通的形式,看起来是与个体的认知层面进行改造等,实则是在充分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一体化让个体自发改变。调查数据也显示有53.0%的高校学生认为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73.1%的高校学生认为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加强其针对性和生动性。
        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融合、共同作用,能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的重要实施内容并强调“要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也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拼搏精神、工匠精神。
         二、心理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初探
        (一)理念
        学校坚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育人机制,全程强调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理念,将思想政治、能力、身心素质均纳入并实施学生、班级的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奖助学金评比、学生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等各种教育载体融入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上注重心理育人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与技能,每年积极选送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心理、辅导员等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技能大赛。


         (二)体系
        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的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影响学生思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学校以完善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辐射开来,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分级分类的跟踪帮助与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心理关爱排查与建立帮扶小组、分发《危机干预手册》等工作规定指导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班主任定期定量开展融入心理元素的以关心关爱学生为前提的谈心谈话、规范主题及内容的班会活动。                (三)课程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各门课程都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职能,都致力于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的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树立价值观自信,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具体教学目标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心理教育的方法,比如,引用相关的理论、实验研究、数据,如人的发展阶段、需求层次理论等,培养学生多维素养、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养成感恩心态,学做友善之人,平等交往,换位思考,宽容待人,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敬业、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做诚信之人,敬畏生命的积极态度;认同并内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层面的价值观与积极品质。
        (四)活动
         把握社会热点与学生心理和思想状况,将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融合看待与培养,围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身心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宗旨,利用学校的各类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比赛、讲座、评优评先等集体活动的引导,进行国家历史、社会与自我意识、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主题的探讨,致力于培育学生客观合理符合国情的世界观、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的人生观、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
                三、建设方向
        (一)加强思想重视与理论实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扯面广、涉及因素多,强化党委的领导统筹、落实好主体责任,能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学校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情况,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班子建设、健全集体领导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鼓励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同开展组织生活;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同时加强工作中的总结研究,在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七个子体系上下足功夫,让育人工作体系完善落实。
        (二)建设高品质师资队伍
         构建高品质的教师团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制定具体的教师团队建设计划,让教师在培训交流中逐渐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方面,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理论丰富、专业强的科目,两者融合需要教师一是对于心理学和思政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可以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二是具有优异的教学能力,包括完善的信息素养,可以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智思维。除了要在本专业领域不断成长之外,还要认真了解和学习、总结授课经验。
         谈心谈话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方式,工作中,如果只会讲道理,学生会感觉味同嚼蜡。而心理咨询中,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咨询中“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是思想工作者可以提升的方面。
        (三)完善教师与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师工作基础、首要职责的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科技成果时,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引领教师队伍肩负起历史责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教师发展方面,建立配套机制,完善评审流程,设立不同的通道,促进和引领教师在适合的通道内发展。
      将学生的成绩、行为、活动、奖励、处分、比赛、出勤、职务及诚信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的真正意义应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对他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让每个学生在综合测评中都有各自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杨晓庆 基于“三全树人”理念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
[2] 古翠英.李勇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教育,2019,(1
[3]魏冰 心理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东华大学学报,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