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妙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中学572633
摘要: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单方面的音乐传输,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失去了丰富互动体验,学生和音乐之间也缺少了互动。如果只是呆板的一方教学另一方学习音乐知识,是很难有所裨益的。在初中的教育中,往往是文理科目占了主导地位,忽略了艺术素养的教导。教师更应该担起责任,将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与关注,以达到增进音乐修养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章对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体态律动;初中音乐;应用
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会演唱这一项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使其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力,通过自主感和体验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加入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增强节奏感,感受音乐的律动,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促进其音乐素养的稳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结合体态律动,不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知识、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体态律动法的含义
达尔克罗兹是一位瑞士的音乐家、教育家。他首先了解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以身体为乐器将音乐表达出来。在他的认为中,音乐应该是可以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区别于舞蹈,是更直观的有力地将音乐中的强弱以及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
二、体态律动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时刻都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加之身心尚不成熟,因此在学习时注意力较难集中。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多采取的是台上领唱、学生台下跟唱的形式,这种方式过于死板,不符合初中生活跃的思维与学习规律,因此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体态律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肢体与音律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更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需求,因此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有助于充实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学中包含多种音乐歌唱的教育,如果能够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可以按照歌曲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这能够和音乐之间形成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就会影响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体态律动,可以增加学生良好的体验。教师通过肢体动作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动性,将自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采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弱点,之后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指导,以便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体态律动感知音乐风格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应局限于音乐要素,应逐渐渗透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对于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教师可设计一些力量感较强,节拍、律动卡点容易的动作,如设计原地踏步、齐步行进等动作,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保持动作统一,进而以肢体动作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对于舞曲风格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舞曲的节拍设计相应的律动舞步,组织学生以简单的舞蹈形式感知舞曲风格。此外,教师也可以改编现有的广场舞舞蹈,使学生在聆听广场舞音乐时引入具有代表性的舞步,并根据舞步初步感受音乐结构,进而借助体态律动记忆、感知不同音乐的风格。
(二)基于体态律动的音调体现
音乐的抽象性表现在不够生动、具有虚无、节奏多变的特点。其实音乐的实质就是音调节奏的变化呈现的乐曲,哪怕同一个音符上的音调不同,呈现出的旋律也会有着很明显的差异。这也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乐曲音调时,把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充分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讲一首节拍为4/4的乐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听到的乐曲表现为弱拍时,可以跺脚一次;听到的乐曲表现为强拍时,可以拍手一次。这种肢体表现能充分体现音乐音调的高低,让学生对乐曲的音调有一个最为直观的印象和记忆,这种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乐曲、记忆乐曲、欣赏乐曲。同时,不同的音调存在较为明显的强弱差异,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体态律动,使学生能够更便利、直观地学习音乐知识。
(三)基于体态律动的音乐鉴赏
在中学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享受音乐。 只有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歌曲的具体内容,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 在中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进行音乐训练,以便更好地利用声调律动。 同时,在进行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自身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另外,现在的中学音乐教室有必要让学生积极地将肢体和曲调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肢体参与性,更深刻地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情,有效地掌握音乐的内涵和精神。 随着音乐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逐渐能有效地把握音乐的含义,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取得理想的音乐学习效果。.(四)基于体态律动的节奏训练
体态律动教学是指通过动态形式来将音乐展现出来,让音乐内容和音乐动作更加有节奏感,将学生的情感和动作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一听到音乐就会做出对应的表情和动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体态律动来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感知。例如,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型的歌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体态律动,听到八分音符时采用快速跑步的动作来表现,而对于四分音符,则用走路的动作来表现,通过体态的律动来让学生感受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音乐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区别开来,更好地感知歌曲节奏的变化。
(五)基于体态律动的视听融合
“听”简单来说就是对所要学习的音乐首先进行投入感情式的深入赏析,放空心思,将整个身体交由音乐旋律来控制,让肢体动作随着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自由舞动。这种视听融合的方式教学效果显著。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种方式在班级中组织相关的小组比赛,根据所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音乐随机播放,让小组成员跟随音乐的旋律自由发挥舞蹈创作。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肢体协调度,能有效地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一曲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机根据歌曲情绪的发展,进行一些拍手跺脚的动作,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的重点。通过学生对乐谱的视觉以及音乐的听觉的广泛融合,再辅之以节奏感较强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歌曲旋律以及歌曲中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
结束语
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教授知识理论,只有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在音乐中才能提高音乐欣赏力。教师教授的都是前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学生自己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这时候教师再适时的讲解,就能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音乐体系知识。因此,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引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蔡文娟.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思考:初中音乐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的研究策略[J].北方音乐,2020(10).
[2]陆晨澄.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5).
[3]叶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应用[J].北方音乐,2019(13).
[4]陈月娥.音乐教育新体系———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9,38(2):181.
[5]唐燕青.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