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婧
利川市柏杨坝镇第二小学 湖北省 4454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然后阐述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正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和广泛使用。它不仅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正确认识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策略。
一、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
体验式学习(Experimentallearning),指的是教师通过以情境引导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授课模式和授课环境,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课堂知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体验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情境感知性。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下进行知识感知,能够更快速地进入课程学习中,从而有效掌握课程内容。2.趣味性。体验式的学习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实践性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亲历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亲自参与趣味性课程知识的学习中,从而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和技巧来完成题目的解答。4.情感性。体验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够有效地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方便后续教学课程的开展。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体验式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图形符号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和案例,从而有效掌握这些概念和符号。其次,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体验式的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活动中,从而培养起勤于动手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再次,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体验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有效解决相关数学难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到数学世界的无穷奥秘,从而掌握正确的唯物主义辩证分析法。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策略
(一)注重情境体验式教学,明确教学任务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数学课程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体验式学习内容。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情境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视觉和感官刺激,同时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印象。通常情况下,情境体验式教学首先是以客观环境为情境基础,然后让学生作为这一情境的主体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有效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例如,数学教师在给学生们讲授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这一章内容时,就完全可以通过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走到教室中的一个中心位置,然后让处于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学生站起来。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自己相对于教师所处的位置和方向。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这一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能准确回答“位置与方向”的相关数学问题,并有效掌握其中的概念和知识。同时,在设置这样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全面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
在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有效培养起他们的探索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和问题来源于现实,并存在于现实的思想。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上册“时、分、秒”这一章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时钟的图形,并在图形上标明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刻度图形。然后,再以某一具体的时刻为例,让不同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标注。这样,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方式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不仅正确掌握了“时、分、秒”这些时间概念,同时也对“时、分、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起了利用这些知识去主动探索生活实际中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动手实践,提升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中,由于许多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因此通过常规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有效掌握有关知识。而通过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显著加深对这些抽象数学知识的印象,并有效提升创造性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这一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课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这一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在这堂课开始时,数学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接着,让每个学生按照规定的尺寸分别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最后,再根据已知的尺寸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不仅达到了手脑并用的目的,同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了有效掌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善知识结构
在小组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善于与同伴分享学习经验,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实施分组教学,更好地落实体验式学习,逐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分组时数学教师要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讲授的知识也要分清层次,激发小学生的潜能,便于小学生共同进步,养成团队协作能力。比如,讲“面积”时,数学教师将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小学生都十分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快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归纳起来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观察法,用肉眼直接观察两个图形的大小,这种方法适用于面积相差较大的图形。第二种是重叠法,将两个图形叠放到一起,把不重叠的部分减去,再叠放到一起,再把不重叠的部分减去,以此类推,最后剩余的图形的面积就是最大的。第三种方法是数格法,在每个图形内部画出边长相对的小正方形,哪个图形里面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最后数学教师进行拓展训练,让小学生分别画出3个由7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小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再用讨论出来的比较面积的方法进行探究,数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收获颇丰,培养了小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善于将这一方式灵活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敏.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
[2]王曾飞.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写算,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