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科英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31246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应当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来对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而由于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其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展开,使数学学习生活化,从而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来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研究,以期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参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正在不断推进,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先前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数学与其它学习科目相比较而言,它的内容更加的抽象,因此在推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学科所面临的现状更为严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知识点接受的更加迅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但是即便如此,在推行现实政策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所受到的阻碍还是非常多。
一、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内容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刚好的融合起来,那么教师就应当首先做到要从实际生活中来挖掘素材,从而使生活化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打折、利率等问题,课堂上出示一份超市推出的购物打折活动方案,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出哪种购物方式得到的优惠力度最大,给出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让学生算出得到利息最多的本金存入方式。这些案例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保持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应用各种方式来探索解决办法,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数学思维训练,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固定法。教学中多为学生安排实践型的数学作业,能够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懂得活学活用。
二、以问引学,开发思维
训练学生的思维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他们手里,要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引导他们从直接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的开发他们的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化,还会进入到“死胡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通过提示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关键点,使他们豁然开朗。
比如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可以自己在纸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在日常当中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有几条线,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
三、应用多样化活动来对学生数学兴趣进行激发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这一观点进行重视,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将学生的胜负欲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可以为多对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进行组织。数学竞赛能够让学生的紧张感得到增加,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及时的查缺补漏自己学过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们更容易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学生们要明白竞赛的结果对于自己来说重要程度不是最高的,教师也需要在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为了对自身的胜负欲进行满足而更为认真的进行数学学习。在此过程中,也能够锻炼那些失败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失败的学生继续努力,争取可以在之后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利用这样的方式,小学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教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
四、打造生活化学习氛围
教师采用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学生必然会对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失去兴趣,影响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教学的主要目标设计为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物品是这样的形状呢?教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能够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们的思考,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更好的进行数学的学习。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必须保障构建的情境具有合理性,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积极讨论的同时,又能对书本中的重点知识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五、融入生活情景,易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应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为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促进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好地展开。单纯的数学理论是与生活脱节的,强制的让学生学习可能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理解,从而就会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从而来使数学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是“平易近人”的,而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加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陈萌.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天津教育,2021(17):15-16.
[2]王瑞梅.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9(2):270.
[3]张昊.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及价值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