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 陈鸿国
[导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
         陈鸿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
8436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创设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几点做法
         引言
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在教育过程当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掌握对应的学习技巧。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忽略了学生思维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当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之后,才可以独立地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独立地运用数学知识。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方面,而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来把握课堂的节奏。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当前数学教师虽然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面,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缺乏一些针对性且高效的数学教学手段。首先,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仍然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空间。大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没有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其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没有通过问题和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灌输状态。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坚持趣味化的教学原则,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很少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比较传统,他们没有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进行充实,题海战术等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而这些都会进一步禁锢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2.1以“问”促“思”使学生学会思考
无论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还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都是开启学生思考之门的钥匙。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怕学生听不明白,详细讲解知识的所有要点,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久而久之,思考能力就变得愚钝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该精心设计问题,以“问”促“思”,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从而总结出图形的特征。如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个角?各有几条边”、“请同学们量一量每个角的大小以及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比一比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可以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后进行比较,然后比较一下对边的长度”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唤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

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比较大小和长短,积极思考,最后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所有角都是90°”、“正方形的四条边同样长”、“长方形的对边同样长”等结论。
        2.2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增强自信
        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离不开对问题的正确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小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疑难,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小学生生疑,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进行课程导入,结合故事内容引入教学主题,给小学生留下悬念,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让小学生大胆猜想今天的课程主题,让小学生在脑袋里有一堆的问题,迫使小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主动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要合理设计提问问题的难易度,让每位小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无论小学生回答的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未发言的小学生,教师要加以引导和帮助,多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在这种良性互动下,小学生既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使小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3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过程。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不同想法,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更重要。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便是其中之一。为此,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面对学困生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性格内向等而取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尽管成绩差、性格内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也可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认真给予学生回应以示尊重。例如,学生在学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后提出:“为什么要规定角平分线在角的内部,在外部不行吗?”教师要积极面对这个问题,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好,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性格内向而忽视这个疑问。相反,如能以此问题让全班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那么教师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刚才那位学生,足够的尊重让他逐渐建立自信心。其次,要给予批判性思维充分的肯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会将独立思考持续进行下去。例如,对于前面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他的努力,并给予适当的表扬,甚至是物质奖励。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所以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粉娟.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20(75):77-78.
[2]潘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天津教育,2020(21):24-25.
[3]张旭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61.
[4]梁世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85.
[5]康大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