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刘启华
[导读] 数学思维的挖掘与开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据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刘启华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校  618000
        摘要:数学思维的挖掘与开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据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倾向信息化教学,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中,创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
信息化教学是目前受到普及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一,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处理方式,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运用音频、视频、动画、计算机模拟、联机教学、网上教学管理平台等多种技术提供智能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具有现代化和先进性的特点,能够为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思维体系。在当前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趋势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思考教学创新的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
        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呈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关键作用,在实施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应的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内容的呈现模式。由于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限,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或者畏难心理。教师要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模型,帮助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认知体系,从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它可以变静态为动态,以动态图像显示教科书中静态内容。
        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中的音频、图像、动画等各种方式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模式。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二年级简单的加减运算时,很多学生其实对于数字仍然没有建立良好的认知,他们需要通过一些具象的表达才能够有效地了解数字符号的意义,比如数字“5”,学生可能要通过数数、画图的方式才能对这一数字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呈现数字的内涵,结合图形展示数字的含义,能够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掌握数学知识及其原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形来呈现加减法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图形中逐渐形成数字的概念,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数学运算。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提高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实践中,应该突破书本的限制,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宏观的认知。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实施微课教学,将数学教学的内容整合成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将课堂中没有拓展的教学重难点制作成讲解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必要的知识巩固训练。例如,教师讲解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不同类型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运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为学生扫除一些数学知识上的盲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选取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比如统计类的知识,让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深度学习,学生预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测试、习题训练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教导,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有效地培育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结合游戏化教学,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降低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而是通过自主的动手操作、联系生活的方式来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教师要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卡牌游戏,让学生选取一定的数字卡牌进行组合,教师随机抽取电脑指令,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运用手中的卡牌组合出对应指令的数字,比如“5的倍数”,根据学生组合数字的数量进行计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组合的数字越多的小组获得的积分越多,取胜的机会越大。通过这种小组竞争的游戏方式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一些情境模拟的游戏,比如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当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
        四、完善课后作业设计,进行课后巩固训练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普遍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理论认知,在提醒训练方面主要以考试题型作为作业设计的内容,这种作业设计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做了很多,却没有掌握做题的技巧与方法,做题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量。有部分学生为了应对大量的数学作业,甚至上网搜索答案,所以,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开发一些信息化的作业,控制做题的时间,结合后台的数据分析有效地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小程序的方式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比如基础计算题、课后巩固题、拓展提升题等等,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进行巩固提升的训练,以便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做一些基础训练题,当学生的运算能力逐步提升之后,再让学生做一些难度更高的题型,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计算贯穿于小学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做相应的计算题,保障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
        总结
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充分地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有所提高,创设良好的教学互动情境,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利英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之我见 [J]. 内蒙古教育 . 2014(4):41
[2]王春玲 .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8):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