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武俊凤 邓美琴 武丽红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便从多个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并重新定义教学目标,而核心素养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便成为当前教师所热议的话题。
        武俊凤  邓美琴 武丽红
        文水县南武乡初级中学校  0321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便从多个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并重新定义教学目标,而核心素养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便成为当前教师所热议的话题。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以此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解灌输使数学教学陷入低效高耗的状态,教师满堂讲解而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将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探究与提高的机会,使学生潜心于数学探究活动,增强学习动机。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基本定义。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初中数学的运算和使用能力,其中的关键要素就是在数学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合理地利用数学思想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第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学校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能够为课程改革进行助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不断充实数学知识的储备量,增强数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活动设计时应该有效地融入核心素养的内容。第三,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为综合性、持久性、学科性和关键性。学生应该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和思想,优化自身的思想品质。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现实
        培养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拓展学生看待生活问题、现实事物的思维视角,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剖析客观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述、辨析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落实,是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直接表现的重要标志,更是体现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基本理念。教师可以将其简单看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判断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数学学习手段,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效率;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品质发展,引领学生在不断的积累内化过程中,构建数学学科思维模型,培养学生利用积累数学知识,准确解决实际问题和经历更深层次的再探究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有相关的学者曾经提出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某种知识或者是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些都是通过他们自己都来的,相比于其他途径而言知识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学生如果能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他们的学习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这比数学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灌输知识点给学生要强很多。因此,数学教师就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和掌握,而教师则担任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应当将初学知识点和生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一些生活规律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他们在进入学习以后就能从某种熟悉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学习到有关类似三角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物体导入,比方说路标、金字塔以及各种建筑等,这些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见到,所以在理解起来将更为容易,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再让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其他和三角形相关的物体,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想象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效果。
        3.2深挖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内化形成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是思维品格还是关键能力,其实都是数学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结果。但是这种结果的达成却又离不开教学的过程,只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内化吸收,最终具备这种品格和关键能力。有了这一概念之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得落实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核心素养理解成我们经常说的“智慧”的话,那“智慧”的来源就是我们接触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深挖教材,掌握学生已经具备哪些学习经验,然后精心设计一个充满探究的教学过程。经过学生充分的探究,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就不会流失,学生自然就容易形成核心素养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终点忽视起点,这虽然有助于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易流失数学核心素养这一重要营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丰富了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地联系,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应该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理念,使学生不仅增加数学知识,又能形成数学性思维。当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制订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问题解答。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加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构建真实直观的生活情境。如果你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先支付4000元购买一个二年期的理财产品,到期后从中取出1000元,剩下的3000元和利息再重新购买理财产品。在这四年中理财产品的年利率没有变化,最终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为3580元,那么这个理财产品的年利率为多少呢?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大家都特别熟悉,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计算,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3.4借助信息技术,培养直观想象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能力占据重要地位,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掌握空间几何等相关知识。以“几何图形”一课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感知,为了使学生能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具体实物,进一步丰富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并使他们了解平面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教师首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使学生认识美、欣赏美,随后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判断,使他们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将现实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帮助他们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引导他们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直观地看图形,进而得到平面图形,体会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以此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上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在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数学教学形式要更加丰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和研究,最终提升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祁铁英.刍议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20(31):62.
[2]郑雪梅.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1):73.
[3]李永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59-60.
[4]罗霞飞.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9):14.
[5]马吉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2):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