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青
乐清市柳市中学 浙江乐清 325604
摘要:学习始于思考,思考始于怀疑。数学问题意识就是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知识情境自觉主动地提出疑问,并积极解决疑点的整个思维过程。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质疑中提出新的问题,并能够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1 引言
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用更客观的思维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应该在数学学习上有主动性,而主动性指的是不借助外在力量自己自主地去探索深入研究数学的奇妙之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理解课上所讲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能够培养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生补充更全面的技能,如果刻意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在之后的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2 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它反映了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一个人对没有经过思考的事物是无法提出疑惑的,而思考、疑惑和解答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在传统教育中,一些教师的目光主要聚集在考试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将数学知识与公式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其次,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都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问题意识主要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接触新知识时,需要与旧知识形成联系,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形成知识的结构层次。在探索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积累了许多的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得到隐形提高。最后,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基础是能够提出怀疑,敢于质疑的学生是尊重知识与真理的,学生不应该信奉教师权威,应该敢于在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3.1 激发问题意识
当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时,他们几乎没有问题意识,思维变得困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意识,要使每一个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2)对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3)在备课时,要重点放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然后在教学中刻意去训练学生善于提出问题。(4)适当组织提出问题的竞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刺激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等。
3.2 构建问题背景
(1)启发性。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启发性引导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提示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问题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就要敢于质疑权威。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已经设置好的情境中进行严密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3)趣味性。因为高中生相对年龄不高,还是会过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为了创造趣味性的情境,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前导入。
比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授知识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述“狄青征战侬智高”的故事,并向学生重点讲述狄青抛铜钱鼓舞士气的部分,进而说出启发性的话语:“狄青抛一百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这是为什么?”这时,学生会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关注对象引入到教学内容中。(4)层次性。由于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意识,在层次性的把握中,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层次性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匹配。
3.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是否能习惯性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提醒学生主动地思考数学知识并要让学生发现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对数学知识的串联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数学应用题中的规律和解题技巧,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思考获得知识记忆程度远大于从外部获取而来的,所以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思考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共同特点,从而让学生在自身内部构建出数学模型,从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系统性的串联和在应用题方面有一个灵活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问题思维,从而有效地探究,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3.4 注重教学实践
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三大著名教育理论之一是“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应以实践“做”为中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获得新知识。间接性的知识成果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学生面对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优秀知识不敢提出疑问,并且在缺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很难产生相关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不到实际情境中的重重困难,不能够设身处地去思考解题步骤和其中的数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偷懒”心理,也就是说,当你遇到一道数学题时,你不会独立而积极地思考,而是首先在课本中找到知识。数学知识产生于不断的探索中,因而数学课不能只是单一的教师讲授,而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及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3.5 做好正确引导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不要怕学生提问,不要怕失去教师权威。在教学中偶然会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点,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将其转化为一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由于教师口误或笔误,既能够测试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也能够看出学生有没有进行思考。错误既是教学的契机,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不应该怕犯错,而应该在错误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应正确运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一些学生因为在第一次提出问题时没有得到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导致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当再次遇到问题不敢表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求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与品质能力上都得到较大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巩固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拥有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更容易地应用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思考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兴贵.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50) : 236-237.
[2] 袁金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04) : 92.
[3] 孔宪明.新时期初等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