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活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2期   作者:樊晓杰
[导读] 语文是所有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理解能力

        樊晓杰
        河北省保定市西马池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理解能力,掌握语言分析技巧。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重视预习环节、善用预习技巧,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丰富语文素养。预习是学习好新知识、吸收新内容、掌握新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活动进行解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活动;教学有效性
        一、关于“预习”
        关于预习,比较大众化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功课。“预”是准备、预备的意思,那么“预习”就是“准备学习”或“做好学习准备”的意思。可什么又是“准备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是学习工具,比如课堂学习需要用到的书本、文具、资料等;然后是态度,学生是否有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做好了开始正式学习的准备,是否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最后是信心,学生是否足够的自信顺利完成课堂学习。想要完全做到“做好学习准备”,就必须满足以上三点要求,前提是要足够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对“预习”进行详细解读后,我们将“预习”分成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是“预习”的一种行为,即学生要在教师正式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自己将学习的内容,要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清楚哪些内容是自己有能力理解和吸收了,哪些内容是自己不明白的;预备学习则是一种状态,即通过预先学习,做好全面的正式学习准备。所以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看的: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主动,其核心原理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了解自己所要认识的事物。二、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课前预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提高了我们对预习的要求。以往所使用粗略浏览式的预习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教学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去调整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比如为学生设定预习的方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预习计划,课前预习行为具体化的表现,要求学生的预习过程必须细致、详细、精细,甚至鼓励他们去求异。
        (一)具体化预习的具体化主要表现在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包括预习重点、预习方向、可能会用到的工具、规划预习时间,甚至是具体的预习方法。被具体化了预习行为将大大提升预习的效果,随着预习可操作性的逐渐增强,学生的预习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规范。(二)精细化预习的精细化主要是针对预习内容而言的,比如对部分字词句的深入理解,对课文内涵的深刻感知,对中心思想的深入领悟等。在这过程中,学习思维的灵活调动很关键,这会让学生变得更加善于思考,学会思考,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三)求异化关于求异化,我把它看成是对自我预习的一种检验,因为只有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特别是当他们对某些内容和表达方式产生怀疑并提出疑问时,求异思维便得到了锻炼,在大脑充分运转的过程中,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印象会变得更加深刻,这对他们课上听讲和学好所要学习的知识很有帮助。
        三、预习的指导方法
        当前可供使用的预习指导方法有很多,比如表格法、练习法、提纲法、笔记法、质疑法、类比法、活动法,还有最基本最常用的五步法(看、查、思、批、议)。

不同指导方法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练习法主要是利用课后练习,练习册练习,或教师把知识通过一定形式编成练习题供学生预习使用,该方法对早期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很有效;再比如质疑法,这一种难度较大的预习方法,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就文章中的字、词、句、章、语、修、逻等方面提出疑问,并试着讨论解疑。我经常使用的指导方法是提纲法,下面结合《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进行讲述:首先我会根据教材中的任务要求,把预习要求编写成提纲,提纲内容主要有: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发音;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每个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使用词典查找生字生词的含义,并写出1~2个新的词组和使用这些词组进行造句;尝试去分析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这两个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我会向他们提供一些课外资料。这样,学生在提纲“定向”作用下便可以独立完成预习了。
        四、预习的步骤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我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自学生字生词1.初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再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生词所在的词语圈出来,并在后面注上拼音,然后反复读几遍;3.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含有二类生字的词语,然后反复读几遍;4.按照顺序读之前画过的所有生字生词。第二步:熟读课文1.在充分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添字、错字、漏字、破句现象的发生;2.用下划线和问号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包括整个段落,然后在旁边写出哪里不明白,这是为了提醒他们要在课上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3.课后习题内容里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要尽量在课前预习中完成。第三步:组词一般情况下,教师并不建议学生频繁使用字典,特别是那些他们已经理解了的字词,这样比较浪费时间。但我认为,学生频繁使用字典查询字词含义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制止,因为很多字词在不同内容和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更多字词的用法,并且能帮助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和对词语进行应用的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给学生设定预计计划和安排预习任务时,需要让他们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元素。
        五、用预习评价来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关于预习评价,我主张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对预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评价。对于前者,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每次预习后写一篇预习笔记,内容包括:1“.今天我预习的课文题目是______,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______”;2“.我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问题是还没有被解决的,______问题是我通过查字典已经解决的,______知识是我通过预习已经掌握的。”3“.提纲内容我完成了______”。对于后者,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评价需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课堂学习情况给出,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与他们的自我评价内容是否相符,只有确定好这一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预习评价是整个预习活动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我们对预习活动计划、预习指导原则、预习指导方法和预习步骤做出合理调整的重要依据,学生预习效果和教师工作的有效性都可以在评价中体现出来。
        六、结语
        提升小学语文预习活动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其核心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对预习活动的规划到预习任务的设置;从预习原则的确定到预习方法的使用;从对预习步骤的调整到对评价的合理应用,这些是需要教师严格把握的,将整个预习活动的整体框架设计好,预习的有效性才能被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陶静.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活动[J].学周刊,2020(35).
        [2]孙燕花.语文阅读预习习惯的养成[J].作家天地,2020(19).
        [3]张婷婷.小学语文预习的优化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4).
        [4]沈霞.优化小学生语文预习“三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