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论述类文言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2期   作者:周琼
[导读]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古代论说文占有一定的比重

        周琼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古代论说文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文言文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古代论说文是高中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与其他类的文言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由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论说文教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论说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古代论说文的概念界定及基本要素
(一)古代论说文的概念界定
        关于“论说文”的概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定论,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论述。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设“论说”一类,认为“论”和“说”是两种文体,二者在起源和特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论”源于诸子学术文章,偏重于学术,特点是“弥纶群言,研精一理”,目的是“辩证然否”。也就是说,“论”是综合各种说法,精密地研究某一道理,目的是用来辨明是非的;而“说”起源于战国策士游说之词,相比“论”则更讲究技巧,特点是“喻巧而理至”,即比喻巧妙而理由充足。欧乐群从写作目的角度出发,认为论说文即“凡是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以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而程伯钧等人编写的《论说文》一书从表达方法上来界定“论说文就是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体。”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表示“论说文,也就是说理的文章,是古代散文中之大宗。”
  论说文的概念从专业角度上是如何界定,并非本文的重点,但需要明确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及的论说文概念。我认为论说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论说文专指以“论”或“说”命名的文章,如《六国论》、《过秦论》、《师说》、《马说》等;广义的论说文是指通过议论、说理的方式,表达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章。本文采用广义的论说文概念。
(二)古代论说文的基本要素
  一般而言,古代论说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也是古代论说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论点,是作者对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表达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又可以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最核心的思想观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引申而来,证明分论点即证明了中心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和可靠的史实说明。理论依据包括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理论论据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和规律。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直接阐述观点和主张,驳论是对他人观点的驳斥。具体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下文会以实例具体阐述主要论证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以上三点是论说文的基本要素,是区别于其他文言文类别的关键。掌握论说文文体的基本要素,即抓住了论说文的重点,这对于论说文教学至关重要。
二、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特征
(一)针对现实,有的放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强调诗文的创作应当立足于社会现实。即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情,产生的重大问题,某种现象,某种风气,甚至是某个具体的人有感而发。因为现实问题往往是最值得人们关注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只有针对社会现实发表出来的议论,提出来的主张,才会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总之,文中要有明确针对的对象,而不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二)观点鲜明,见解独特
        作者的观点即论说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也就是说,文中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着作者的观点而展开的,文章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阐明这一观点,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因此,作者的观点,换句话来说也是文章的论点。一方面,观点必须鲜明。在表达上要清楚明确,毫不含糊,避免因含混不清,牵强附会而导致文章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论说文的作者往往采用直抒己见,开门见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目的就是让读者能够较为容易的知道作者支持的什么、反对的什么、肯定的什么、否定的什么。只有让读者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发挥出论说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见解独特。表达的观点如果毫无新意可言,是人云亦云的道理,则没有论说的必要,写出来的文章也毫无价值。
(三)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古代论说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往往是建立在对问题深刻的分析基础上总结提炼得出的。为了让读者能够认同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对表达的观点进行严密的论证和分析,想尽办法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对观点进行论证分析的过程即是说服读者认同观点的过程。反之,如果只是将观点摆在那里,并不加以任何分析的话,读者是无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的。只有清晰的逻辑,才会达到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的效果,让读者最终不得不信服作者的观点。因此,论说文多数都遵循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
(四)语言凝练,生动形象
        凝练的语言,可以让读者快速领略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旨要领。因此,论说文的语言往往根据需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言简意赅。对所要阐明的道理进行集中扼要的叙述,对所要说明的事物只作本质典型的说明。
        另外,抽象的道理本身就难于理解,如果再用平淡干瘪,空洞死板地话语去讲道理,则更加难以让读者信服。为此,古代论说文往往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论述,努力把抽象的道理变得简单具体,通俗易懂,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信服力,读者也能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论说类文言文选篇
        依据古代论说文的概念和特征,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一一辨别。还需要注意三个相关界定,一是本文研究的“古代论说文”特指我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创作的作品,换句话说,是教材中文言文的一部分。因此,这就排除了教材中1840年以后所创作的论事说理性文章,如《说“木叶”》、《拿来主义》等。二是本文所研究的“古代论说文”不仅包括了定义清楚、概念规范的“论说文”,还包括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在文章中占比例较大或有所体现的文章。

因为“文无定法”,作为一篇优秀的论说文,常常在议论、说明的同时还包含记叙、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因此,这一类并非纯粹的论说文作品也在本文的研究视野之中,即只要文章中体现了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内容,就皆被纳入到论说文的研究范畴。三是本文所研究的古代论说文应收录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当中,在其他版本教材中所收录的不同古代论说文则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基于此,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选文通过以上方法进行界定,最终确定了《劝学》、《师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和《六国论》这十篇选文为古代论说文,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
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策略
(一)构建历史情境
        在论说类文言文教学中之所以要构建历史情境,是因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因此,在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论说类文言文。
  在历史情境中教学是一种集有效性、创造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论说类文言文课堂中构建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在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使学生乐学好学、由“境”生情,在体验课文情境的同时发展想象思维和审美情操。以下从四个方面介绍论说类文言文教学中构建历史情境的方式:
1、影音重现历史情境
        论说类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长河中洞隐烛微的典籍,“历史性”是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论说类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容易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为了消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和音频使学生获得虚拟的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文本创作时的场景,认识历史人物,品味论说语言。
2、语言描绘历史情境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本身讲授语言的特殊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能做到合理准确地表述语言。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谁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论说类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去细致描绘,再现虚拟情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3、演绎重塑历史情境
        通过演绎构建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文中人物的身份来演绎课文。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经常用于戏剧、小说等体裁,但是论说类文言文的教学也可以创
造性地运用。
4、问题建构历史情境
        学习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良好的课堂状态应该是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争相解决问题的场面,因此,教师适时适度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论说类文言文课堂中,可以提出一些联系紧密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迷宫式的探索,同时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重视说理技巧
        运用论证方法说理,包括运用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等,运用写作方法说理,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寓意两个方面,运用论述方法说理,有先破后立、探因索果、逐层推论等具体方法。
        例如:类比论证是一种将已知事物(或事例)和与其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客体与主体相同特征的比较,将客体的性质类推于主体,从而揭示主体与客体具有的同一性质,以此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两事物之间需要有类似之处,即可以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这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它与修辞手段的比喻及类比论证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类相异,这点与比喻的修辞手法相同;理相同,则与不具有论证作用的比喻手法相异。同时,理相同,这点与类比论证相同,然而比喻论证只要求道理真,却不必是事件的真实,这点又与类比论证相异。
(三)品味论说性语言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都建立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之上,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前三种素养也会同时得到培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学生主动地积累与梳理,发现其中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以提升自己在真实语言情境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因此,论说类文言文的学习过程绝对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学习过程。语言运用主要从是否准确、是否严密、是否鲜明、是否精炼四个角度来谈。
五、结语
        论说类文言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往往以独到的观点、缜密的论证、多变的写法和精练的语言为显著特点。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论说类文言文都是哲思隽永、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品味古人深厚的精神内涵,锻炼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理想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
[1]欧乐群编.论说文的基本知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3.
[2]程伯钧等编.论说文[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
[3]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张慕勋著.古文名篇写作技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5]陈必祥著.古代散文文体概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二、学位论文:
[1]赵 金. 刘禹锡论说文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何 生. 汉魏六朝论说文三论[D].安徽大学,2010.
[3]安奇贤. 《列子》文体分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4]石龙岩. 《庄子》文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5]仝佳芳. 汉代论说文研究[D].辽宁大学,2012.
[6]尹 旖. 《孟子》和《庄子》论辩艺术比较[D].长沙理工大学,2012.
[7]李 琳.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8]赵孟佶. 《韩非子》论说方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9]黄 婷. 《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李丽杏. 高中文言文文体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11]许 可. 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结合探究[D].河南大学,2014.
[12]胡 静. 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5.
[13]刘文海. 柳宗元论说体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14]康 祥. 《先秦诸子选读》与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5]王志营. 高中文言文文体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