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明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中学 352100
摘要: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人们要求的教育早已不再是“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了当代老师的一大重要课题,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出敢想、善思、好问、敢说的良好学习氛围。本文即是在阐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带动孩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授课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但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有许多弊端,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稍微有点兴趣或没有兴趣,甚至转变为厌恶和憎恨,并且学习效率偏低,显然这已经不能再用于当今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等,带领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且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其实是在未知领域不断地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做出分析和总结,现综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吕淑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给学生这把“钥匙”,并且让学生勇于去“开箱子,开门”,探索出新的世界。只有唤醒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上课时,应该巧妙地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且让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让学生们阅读文章之前,先抛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这个问题。阅读结束后,随机找同学回答问题,无论回答对错都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回答错误就严厉批评,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们不敢再回答问题。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可以鼓励他说他很有想法,但是许多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思考还有些欠缺,期待他下次表现得更好。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语文课堂需要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情感,感受生活,身临其境。
课堂上让学生们自主朗诵文章,可以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当遇到诗歌类的文章时,朗诵和品读还会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举一个例子,在讲授现代诗《秋天》时,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应该会不难理解何其芳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可是那部分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因为没有感受过田间生活,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有一些困难了。教这首诗歌,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让他们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美好情感的欲望。遇到此类诗歌,组织一些活动很有必要,学校可以在中秋或者国庆等节日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组织“我眼中的秋天”的活动。学生返校后,提交以赞美秋天为题材的诗歌。然后选出优秀的作品,举办一次成果展。这样,既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又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讲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路上更加顺畅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自主学习。这就涉及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着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指导:
1、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优化阅读内容,学生在挑选书籍时总是在书堆中迷失自我,不知该如何挑选,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阅读一些优质的课外书,比如四大名著等等,在校内也可以将优质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大家。同时要让学生们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积累阅读经验。
2、高效的听课方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课是听课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很难做到。我们要在感官方面教学生上课时如何集中精力,让学生们上课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将思与答结合起来。
3、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脑子里的语文知识和阅读量匮乏,那么很难写出一篇文章,基本的阅读量是写作的前提。其次,要求学生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熟能生巧。
4、课外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教育和社会资源,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指导学生借助电视或网络学习语文,比如看新闻和诗词节目等,让学生从电视节目或网络中丰富课余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表达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观自然人文景观,了解民俗民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增大阅读量,从书籍中增长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茹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27):83.
[2]程艳德.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湖南中学物理,2013,28(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