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张友庆
[导读] 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将家国情怀很好地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张友庆   
       安徽省芜湖市中江中学  241000
       摘要: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将家国情怀很好地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将家国情怀渗透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整个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实践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发展形势有初步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让学生极大程度地感受民族的力量以及历史的魅力。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进行典型历史事件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家国情怀的含义。
       1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1.1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增设历史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认同中华民族,并主动肩负起国家、民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在国家、民族遭到外来侵害时,才会有无数有责任、有担当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不顾自身的生命去与侵略者殊死搏斗。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能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而献身,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1.2培养爱国主义的有效扎根
       家国情怀教学是以家庭观念和民族观念为基础的一个学术领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的人文理念,树立“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对中学生进行祖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加深印象,加深理解。通过家国情怀的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西周宗法制度是家国情怀制度的源头,也是家国情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而且要认识到它对后代生存的重要影响。它把“家”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一直影响到今天。同时,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加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价值观。
       2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
       2.1创设感人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片、事例等多种素材,营造出的带有特定感情色彩的情境。这种教学方式便于情感的输出,而且可以利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情境还可以渲染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利用心理暗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学内容的影响,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教师在进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时,便利用多种素材创建了情境。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过程,体会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乐于吃苦、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便于学生体会长征的艰辛,教师在讲述长征的过程时,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网课,向学生具体的介绍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过程,微课的结尾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朗读了毛泽东的作品《长征》。并让学生根据微课和所学的内容总结了红军可以胜利的原因。枪林弹雨的惊险斗争与“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爽、喜悦形成对比,凸显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与豁达,营造出了激励人心的紧张氛围,为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打下了基础。爱国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历史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课堂学习增添活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2深挖教学素材,巧妙融入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有大量关于家国情怀教学的素材,而且这些素材具有真实、客观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做好对教材深挖的工作,并在课堂中进行巧妙的引导。在长期融入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并能够从中借鉴优秀的经验。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的内容时,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挖掘,能让学生顺利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紧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巴黎和会”主题情景剧,让学生在充分准备后扮演各国代表,对其表现进行展示,尤其是对中国代表顾维钧爱国情怀的展示。在这样逼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在触动学生心灵的同时,能由心而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3注重生活思考,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将历史学科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结合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在家国情怀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体现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例如,在“南京大屠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介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祭奠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铭记历史。每年,社会各界都会在12月13日这天开展祭奠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活动视频、新闻播报,利用时事来体现我国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态度,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形成家国情怀。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设立这个日子的目的是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我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感受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2.4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故事情节,培养对家园和国家的感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新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新媒体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家和国,在历史故事讲解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将枯燥的历史素材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情感,实现感观联动。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能更深刻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具体内容,才能充满激情,有家国情怀。例如,笔者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把抗日战争的录像资料和有关录像内容播放给学生看,通过结合多媒体设备,将抗日战争的故事情节形象地讲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什么是918事件,什么是华北事变,什么是卢沟桥事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日军的残酷和全民族顽强斗争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顽强抵抗的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斗精神,达到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教学目标。再例如,在谈论日军侵华时,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看到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勇敢和爱国精神,激发他们心中的热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谈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课堂可以分为正反两组。积极的一方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相反一方的观点则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通过备课、课后讨论、课堂辩论、教师补充讲解等方式积极准备。这种辩论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独立思考,进一步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历史事件的发展,更要体会到文化传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国家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让家国情怀渗透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朱如意.近代历史人物教学中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2]徐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4):70.
[3]邹腊梅.“让学引思”主张下初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4]牙雅楠.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贺孝香.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