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社会培训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以旅游专业的社会培训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卢颖 胡慧洁
[导读] 社会培训即学校在常规教育体系外,面向劳动力市场、企业和社会,以提高学员专业素养为目的组织的培训活动,其中包含适应市场竞争力、创业能力、职业技能
        卢颖    胡慧洁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社会培训即学校在常规教育体系外,面向劳动力市场、企业和社会,以提高学员专业素养为目的组织的培训活动,其中包含适应市场竞争力、创业能力、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等的培训。中职学校兼具“职业”与“中等”教育的属性,肩负培育地方经济建设人才与社会培训的责任;社会培训是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诉求,是其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因此,本文将以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社会培训的课程设置展开深度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社会培训;课程设置;旅游专业
        引言:
        在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其社会吸引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日渐提高。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为现代农业、服务业、制造业提供强大支持,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兴起,诸多农民投入旅游业中,而乡村旅游的服务者普遍缺乏专业素养,服务质量问题成为该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中职教育者可凭借参与下乡新型实用技术培训与企业职员培训等,提高授课能力、技能水平、专业程度、行业敏感度,并循序优化旅游专业社会培训的课程设置,以便为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分析社会培训课程设置的价值
课程设置即合理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要求各科目间的结构合理,诸如:开设合理的课程、以合理的先后顺序开设课程[1]、确保各科目间有序衔接,指引学生在课程训练和学习中获取该专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第一:实践价值。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可凭借课程设置构建系统的社会培训课程体系,引发学员的职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助力其形成端正的职业认知,培育其工匠精神;达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提升企业职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学校可以与乡镇、社区、企业构建共享平台、缔结培训协议,组织多元的培训活动,如现场教学、专业讲座等,为脱贫攻坚提供力量。第        二:理论价值。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社会培训的课程设置可突破闭门办学的限制,构建学校、农村、社区间有效交流沟通的渠道,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农村与城市一体化、服务与教学一体化、培训与培养一体化的特殊价值,推动其教育理论的发展,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可将校本教材应用于社会培训中,凸显可操作性强、应用型广泛、适用性高等特征,推动教育变革,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培训成效;可更新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提高中职教育与市场诉求的契合度,高效完成社会培训任务,依据旅游行业对各方面从业者的诉求,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创造能力,提高从业者的服务能力,构建完善的服务体制。   
        二、基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分析社会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
        社会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与继续教育的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影响力的关键措施,是中职学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进步的能力[2]。据调查,旅游专业的社会培训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上课时间与内容过于随意,致使培育无法持续性的显著成效,而时间保障是社会培训的关键。社会培训时长一般为全天或半天,培训时间的有效,培训教育普遍针对企业的发展诉求展开即时培训、点到即止,无法深入诠释和训练诸多技能和知识,致使培训成效如“快餐”般。因此,为彰显其社会服务职能必须与企业商议合理设置培训时间,以便学员从中汲取充分的养料。第二,课程内容是社会培训的核心。旅游专业的社会培训主要包含企业职员岗前培训、景区讲解员培训、志愿者培训、乡村旅游服务者培训等,因此,设置其课程内容必须彰显其实用性与针对性,以“多元化技能人才”为培育目标。故探索中职旅游专业社会培训的课程设置措施极具必要性。


        三、基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分析社会培训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明晰培训目标,科学规划教育资源
        旅游专业是中职教育体系中较典型的服务性学科,在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的背景下,旅游专业备受学员青睐。然而,就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而言[3],由于该领域从业者流动性较大的特征,部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担忧职员跳槽等因素,缺乏对岗前培训的重视;部分旅游业工作者欠缺自我提升的思想,认为旅游领域从业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不需提升专业素养;农家乐等城镇旅游景点服务者普遍是当地居民构成,其服务观念极其滞后,对先进服务理念与技术学习过于被动,且受文化水平的制约,极度缺乏雅致的语言艺术。因此,在社会培训中,中职学校必须合理设置专业课与基础课,明晰课程教育目标,凭借合理规划综合多种教育资源,比如处理各种旅游纠纷的视频、旅游教育模拟巴士、旅游教材等,以便学员在情境模拟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合理解决旅游服务中的各项问题;以导游专业对学员的能力诉求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诸如:《旅游心理学》、《形体训练》、《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基础知识》、《礼仪》、《形体》、《旅游饮食文化》、《中国民族民俗》、《旅游地理》等,从而规范学员的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提高被服务者的满意度[4];指引学员转变工作观念、塑造专业理念,树立继续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学员服务礼仪,使其将礼仪贯穿于旅游服务之始终,给予被服务者舒适的旅游体验;提高学员的景点讲解、客房整理、前台接待、餐饮摆台等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技巧,进而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其成为优秀的旅游服务者做准备。
        (二)合理安排课程顺序
     中职学校在社会培训中设置课程内容和结构,应该以学员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知识盲区为参考,以便达到预期教育结果。因此,在社会培训课时顺序安排过程中,可以课程的难度程度、重要程度为参考,以由简到易的顺序安排上课次序,依据重要程度合理安排课时数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其认知旅游专业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为其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三)以地方特色为参考,设置区域性培训课程
        于旅游行业而言,“规行矩步”的服务体系与形式毫无市场竞争力,因此,中职学校在社会培训中应以当地特色为参考,设置区域性培训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比如,以重庆南川隆化为例,其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有“董存瑞烈士陵园”、“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学校可以此为依据设置区域性培训课程,探究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形式,创新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衔接,提高学员的工作适应力。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课程设置在社会培训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中职学校在旅游专业社会培训中应打造专业型培训团队,提高社会培训水平;指引教育者深度探究旅游专业社会培训课程设置问题,针对性优化其培训内容;打通校企合作渠道,基于人才诉求探索培育模式,有效融合实践与科研,从而以用促学、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旅游专业社会培训服务地区经济的价值,提高社会培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栾超. 高职旅游日语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2):197-198.
[2]周洁.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1):P.11-11.
[3]赵志章. 关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 No.108(05):153-153.
[4]何晓颖, 何勇, 胡斌武.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究——以《旅游文化》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v.41;No.963(05):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