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科学开展“幼小衔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王真吉看
[导读]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转折点

        王真吉看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  746013

        摘要: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转折点。对孩子来说,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是他们人生路上迈出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这时候家长要和学校相互配合,做好衔接工作,通过科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从而帮助孩子能够顺利的完成过渡。本文主要从家园共育的主题出发,探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  幼小衔接
        前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传统社会中,家长总是最大化的放大老师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而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片面化的认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重要的一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家长必须正视自己的义务和使命,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与校园合力,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完美过渡。
一、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幼儿园是游戏模式的,主要是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而小学教育是学习模式的,在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同时,要教授他们一定的学科知识。传统模式下的中国低龄段教育,大多忽视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这一不同点,让孩子直接从幼儿园跨到小学,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切换模式进行学科学习,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老师和家长们需要重视双方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合力帮助孩子科学的在两个环境之间进行过渡。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快速的适应小学生活,还能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效率。
二、实现家园共育,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2.1增强家长在孩子幼儿园生活中的参与感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育观点。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幼儿健康的身心成长,园所应当重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拉近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让家长加入进来,增强家长在孩子幼儿园生活中的参与感。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给家长普及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措施,让家长了解过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搜集家长的意见和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商讨家园联合共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与家长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从而建起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打下幼小衔接阶段,家庭和园所教育工作同步开展的坚实基础。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校园“家庭宣传栏”和《成长手册》等,在家长接孩子的放学的时候,让家长们浏览园所的教育目标,帮助家长们对园所的教育措施和计划有更细致的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多多举办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们多互动,加强家长与孩子、与园所之间的情感纽带。比如像是“放风筝”活动,老师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属于自己家庭组特色的风筝,进行放风筝比赛。不仅发挥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了情感交流,体验到了亲子活动的快乐。然后老师可以将活动的情况和现场图片进行记录,发布到班级联系群里,让幼儿教育从园所一直延伸到家庭中,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提高幼儿教育效果,促进孩子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2.2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很好的过渡到小学阶段是非常有帮助的。幼儿园时期作为思想启蒙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家长都应当注重自己在这一阶段孩子教育中的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培养孩子习惯品德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发掘他们的兴趣点,然后通过他们喜欢的、能接收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在日常的培养中,帮助他们了解小学生活的情况,这样在他们步入小学阶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准备,并逐渐以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秋天的时候,老师可以举办一个小活动: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分别讲“秋天有什么”,每个孩子轮流回答。孩子们通过思考会想起秋天有枫叶,有南飞的大雁,有月饼吃等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再比如,老师还可以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们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去想象,树叶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不同的树叶之间有什么区别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扩充他们的眼界,将生活实际与学习联系起来,能够有效的培养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除了校园培养以外,老师要让家庭也参与进孩子的学习能力锻炼中来。许多孩子由于年纪较小,对事物的专注度不够高,虽然在园所的时候有老师盯着,但老师毕竟是一个人要负责整个班级,可能无法保证质量的完成计划。因此,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在班级群中告知家长作业的要求,让家长监督孩子在指定时间内按时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让家长参与进来,又培养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
2.3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长,独自去一个全新的环境,这是孩子们从依赖到独立的第一步。而小学又与幼儿园不同,幼儿园大多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人格心理方面的建设,小学则是让学生们进行思想知识方面的扩充,这对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老师和家长们应当着重根据小学教育对孩子的要求,进行相适应的培养,通过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能够促进他们在步入小学的时候,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比如,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情况,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类似收拾自己的书桌、整理自己的文具、整理床铺等等。在园所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加班级的相关事务,类似轮流担任老师的小助手,给其他小朋友分发玩具、零食、管理小组纪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以便帮助他们在步入小学生活后能快速适应群体生活和学习,与大家友善相处的同时避免自己出现丢三落四的问题。再比如,老师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评比、游戏等活动,在班级选出“谁是老师最棒的小助手”、“谁的桌子收拾得最整齐”等,激发孩子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然后通过“生日会”、“交朋友”等小游戏,锻炼孩子们的与人交往技能,让他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友好的交流、合作、分享,以及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在步入小学时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语
        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因此,老师和家长们在这个时候需要相互配合,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孩子最新的情况,统一教育理念、统一培养方向。针对孩子的情况和时下小学教育的方向设置相适应的计划,并根据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娟.刘晓珍.家园共育齐参与 幼小衔接零距离[J].山西教育(幼教).2020(08):12-13.
[2].张娅伦.家园共育,科学开展“幼小衔接”[J].好家长.2020(4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