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玲
莞城建设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1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是一门围绕学生生活展开的、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确保学生产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热爱生活等多种积极品质。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迁移内化,能够调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与创造性的学习,是判断道德与法治达到深度学习的关键。本文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背景,就多项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为着力点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驱动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焕发道德力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围绕学生生活展开的、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其课堂教学呈现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综合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特征。对学生而言,是否能够学以致用,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创造性的学习,是判断是否进行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就多项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焕发道德力量。
我校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索具体表现为:实践性作业设计、情境性作业设计、主题性作业设计、整合性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设计、思辨性作业设计。
一、实践性作业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助燃剂,因此,实践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加速剂,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对教师所传授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已经能够形成基本的理解与认识,但这种暂时性的认识终究是表面化的,如果学生不实践,它就只能是知识,而不是学生自己的道德或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与作业中得到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积累中了解过程、掌握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具有了提高道德素养的硬件保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爸爸妈妈的辛劳付出,我们给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孵小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经历了找养鸡场、找孵小鸡的母鸡、拜访养鸡专业户、网购孵蛋机、求购受精蛋、学习孵化机湿度、调整温度、观察记录受精蛋的生长变化过程、等到小火鸡的破壳而出、对小火鸡的呵护陪伴,并在此基础上实践、研究出了孵小鸡的方法,获得了珍贵的实践学习体验,深切的感受到了生命孕育的艰难与美丽,进而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切切的情,决心把情感转化为行动,做个懂事的孩子。
二、情境性作业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将教学知识迁移到仿真化的情境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这次学习掌握提供主体保障,有助于学生实现迁移内化,有利于情感的升华。
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作业:依据课本中的“当好朋友不守规则时,我……”“许多人都不守规则时,我……”“无人监督的时候,我……”三个场景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一演,想一想。这种寓教于乐、生生之间互动表演的作业形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就领悟到了“不守规则会影响他人,只有人人遵守了规则,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这一珍贵的道理与法则。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主题性作业设计
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主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主题中展开探究与思考。
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时,我们结合课本“活动园——小小考古学家”为学生设计了“远古先民的住、食、用等研究”的探讨主题,指导学生基于这个主题,围绕中国历史上的远古居民的房屋建造、工具使用、生活情况等多个生活领域展开研究,并依据自己的实情选择一个适合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成为“小小考古家”。为了对主题内容研究的更加透彻和全面,学生需要多次到图书馆去考察学习,获得更详实、深入的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整编、汇报展示。实践证明,这样的主题性作业能够让学生更深度地参与学习活动,更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四、整合性作业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这一课程性质,积极寻找教材知识的关联点及其与时代教育热点的契合点,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践行课程性质,促进教材的整合与再创造。
如,为了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预防能力,我们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如何进行预防新冠肺炎的常识教育?”展开了深刻的思考。然后要求五六年级的孩子自发组成小组,根据课本上学到的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探讨常规疫情下自我防护的做法,形式不限。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防疫的知识,如七步洗手法、回家及时用酒精进行清洁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调动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良好机会。
五、个性化作业设计
童年是好奇的、具有创造性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还应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创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更高的层次获得共鸣。
如,在学习六下第五课时,当立足“不屈的抗灾精神”主题了解我国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共同面对灾害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后,我们设计一个课堂作业: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2020抗疫的最美逆行者致敬。于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秀书法、有的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画作……大家纷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逆行者的尊敬之情,致敬这个时代中不计报酬、无畏生死的最可爱的人。
六、思辨性作业设计
思维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确保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思维具有分析、评判、创造等多种特点,同时,教师应坚持引导为主、点拨为辅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尝试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理解、掌握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而选择题、判断题等思辨性类型的作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运用程度的有效手段。
如,在学习六上《公民意味着什么》后,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中国公民?中国人出国了还算中国国民吗?犯罪后被判刑了还算是中国国民吗?国籍属于外国的华人算中国公民吗?这种引导性的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只有有思辨才会有深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以上皆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种种作业设计,指向主动参与,指向积极探索,指向深度思考,指向迁移运用,指向问题解决,我想,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的韵味,它让学习充满挑战,让学生的学习向深处、更深处有效漫溯。
【参考文献】
[1]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2]曹丽仪.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优化布置[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