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荣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256600
近几年,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语文研讨观摩会、滨城区教学模式成果展示会、滨城区小学语文德育优质课评选等教坛盛宴,亲自目睹了教坛之佼佼者的教学风采,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通过学习,让我从内心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的语文课堂之所以不够高效是不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呢?于是我从农村学校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做了一次次地调查、问卷,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如今想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课堂,就必须下大气力对授课方式做深度改革,教育教学不再简单地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以及知识的主动建构。
通过不断地外出学习、网上查阅资料、观看网上名师的上课视频,边学习边实践,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践,我认为最适合农村孩子和自身教学的“学本课堂”是现阶段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保障。
“学本课堂”是一种简单易学,易操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以学习者(包括学生、教师)的学习为主的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通过“学本课堂”的学习,让每位学习者的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
那么,怎样合理有效地实施基于“学本课堂”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滨州市小学语文研讨观摩会上“学本课堂”的课例,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先学后教,建立在深度预习之上学习
基于“学本理念”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让学于生”,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让位于学生。在学生深度预习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展开有价值的教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无法理解的也不教,而应教那些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能够掌握且具有一定语用含金量的内容。
如李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在开课时就进行预习检测。
1.林清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为了写这个故事B.为了讲一个道理 (选B的34人,正确率100%)
2.《桃花心木》所讲的这个道理你读懂了吗? A.完全读懂了B.似懂非懂C.读不懂 (选A的8热门,占23.5%;选B的26人,占76.5%)
3.你喜欢故事的哪个部分? A.故事B.道理 (选A的6人,占17.6%:选B的28人,占82.4%)
不难看出,三个问题都是围绕本文的核心——借事说“道理”展开的。随后,老师便引导学生反复熟读写道理的中心段,并围绕“不确定”提出问题,展开深入学习。
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对于预习的检测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字词理解上,而应着眼于文章的核心内容,建立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之上,为深入展开教学活动作好铺垫,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任务驱动,建立在“问题导学”之下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它是指在问题的引领下师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从哪里来?不外乎三种:教师预设问题,师生整合问题,学生生成问题。不难看出,第三种“问题导学”方式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是提问的最高境界。
如王老师执教《母鸡》一课,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老舍一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两个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师:读一篇文章,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老舍先生绝对是这样的智者。如果我就是老舍先生,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母鸡是伟大的?
生: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就是—位英雄?
学生纷纷质疑,最后—位学生这样问道:“老舍先生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写老舍“一向讨厌母鸡”,在哪几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
接着,教师就引领学生进行研讨。从上述课例中,我们看到“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主的课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观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智慧互相碰撞、相融的过程,而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互助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卢老师执教《小木偶的故事》第一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卢老师话锋一转,说道:“童话可以听,可以读,最高的境界是演。”卢老师选了一位学生,和她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幕。教师扮演老木匠,学生扮演小木偶,“小木偶”根据“老木匠”的表演配合做出相应的表情。教师相机点拨表演秘诀“变身穿越”。
接着学生尝试表演第二幕,教师指点:“演得像不像,要看剧本是怎么写的。”于是学生开始关注文章的表达,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文本内涵,展开表演想象,并且选了两三位学生上台进行了表演,集体进行了评议、补充。
尝试表演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表演。要求:一位同学扮演小木偶,一位同学扮演小白兔和老婆婆,两位同学担任导演,根据剧本进行观察、指导。 接下来,学生激动又热烈地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小木偶的故事》。
最后教师选了一个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上述片段中,合作学习的比重很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卢老师之所以能把一节普普通通的童话故事课上得如此生动活泼,就是因为她巧妙地借助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在团队互助中得到了成长。
三次合作表演分工不同,形式多样,前后承接,循序渐进,可以说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习得了童话写作的奥秘,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魅力。
“立教无类,返教‘归学’乃是真教;为师有道,问道‘生本’方成良师。”在“学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化“教”为“学”,将“外授”转化为“内化”,让学生在更自由广阔的天地里提高语文素养,获得生命的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