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焕
维摩乡岔路口小学 663102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生态文明的时代,因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让思政课程受到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与指引,培养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观念,对思政课程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法的构建进行研究,同时对其具体的实施路径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的教育人士提供一定的教育参考。
关键词:小学思政课;生态道德教育;实施路径
引言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道德教育。小学儿童处于公民接受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阶段是公民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与养成的起始阶段。当前,小学生态道德教育不系统,家庭对生态道德教育不重视,社会与学校、家庭生态道德教育不对接是影响小学学龄儿童生态道德意识培育的主要因素。加强小学学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生态道德教育的职能,培养小学学龄儿童形成生态道德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1生态道德概述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是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具有同样平等的地位,人类并没有支配大自然的权利。它要求我们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自觉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一切改造世界的活动都应该在大自然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过去肆意破坏环境的反思,生态道德是人与自然相处应具备的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一部分。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还要求人对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体都要受到伦理和客观规律的约束。以前我们所常常提到的道德,大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而生态道德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也属于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只是之前较少被提及和普及,因此也很少被正式纳入学校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今天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这种本应具备的生态道德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健康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的第一诉求。自此,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道德教育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生态道德教育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没有高高在上去肆意破坏大自然的权利。相反,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我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大自然的无私奉献,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存资料,我们对待大自然要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因此,必须加快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和谐共生。目前,培养新时代的合格生态人成为高校以及全社会的迫切目标。
2小学阶段生态道德教育开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首先是小学阶段生态道德教育缺乏相应的教育体系,具体来讲,对于生态道德教育而言,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经验,使得很多学校很难真正地建立起相应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这样也就很难保证相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随着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小学对其认知愈发深刻,很多小学也建立起了相应的生态道德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其相关体系并不是特别完善,加之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使得生态道德教育极易流于形式,很难真发挥其积极作用。
3小学思政教育的生态道德渗透式教育实施路径
3.1教材改革
为了实现在小学思政课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需要重视教材方面的改革,同时对构建出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变革,不断提升生态教育在思政教育当中的比例。
小学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渗透生态道德内容。当下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的生态道德内容不足,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全面的变革和调整。即使在涉及到的内容上,也仅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表述,因此就会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这些内容不够重视。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或者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仅仅对其进行简单的教学,无法很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方面变革时,需要提升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程度。当下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要起到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三观”,以及形成良好的消费观、法治观念等作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如果仅仅重视生态道德方面的教育,就会导致在生态道德的教育过程中,始终缺乏基础条件,使学生对于生态环保方面的学习缺乏落脚点,始终无法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就需要通过对现有课本内容的调整,让生态道德意识可以辐射到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从基础的观念上,就对生态道德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3.2发挥社会生态场所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学学龄儿童树立生态道德意识,离不开生态道德实践。自然界是生态道德实践的首选场所,但一些未开发的自然生态场所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与其他年龄层的学生相比,学龄儿童安全意识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实践场地选择不慎会产生严重后果。但若将诸如城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极地馆等社会生态场所作为一种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并发挥其功用与价值,既能为小学学龄儿童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又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同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及地方条件选择实践场所。例如,四川省可以依据四川熊猫培育基地的地方特色,开展了解与保护熊猫的活动,黑龙江省则可以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展以丹顶鹤为主题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除了动物,还可以开展与植物、水体、大气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地方生态场所的教育功能与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对接,利用社会资源作为教育载体进行社会实践,促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
3.3营造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对校园的绿化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精心设计,通过对上课教室、寝室、食堂等地区的水电煤资源进行低能耗管理与循环使用,让环保生态高校校园成为现实。一个布局合理的校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同时,学校还应当在校园物质环境优化的工作之中,体现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艺术性,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具备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在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中受到感染与启迪。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打造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精神文化环境中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思政课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中,依然面临着较多的教学难点。要基于教学方面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处理,让学生可以在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宗瑞雪,张冰,罗泽星.浅谈中国传统道德故事融入小学思政教育[J].才智,2020(11):48.
[2]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2):4-8.
[3]朱延君,张爱玲.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20(01):152-154.
[4]李静,秦名连.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路径探析———基于贵州绿色发展的视角[J].环境教育,2018(9):62—65.
[5]王明安,刘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教育内容研究[J].传承,2015(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