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生
单位:铁人学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254
摘要:在产业革新、生产力提高需求不断增大的当下,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实施旨在解决当下发展不够充分、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况,但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群众接受度不足、基础差异较大、发展方向趋同等若干问题,阻碍这一方案充分发挥作用。为缓解这一矛盾,亟需采取加强宣传、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等手段继续推进方案的施行。
关键字:职业技能 就业 行动方案 效果
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内容概述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5月18日印发实施,要求广大企业、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城乡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就业困难者展开培训,是国家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的基础;有利于解决国家就业结构性矛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总体而言,彰显了国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现状
(一)部分地区群众的接受程度不同
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劳动者提高了收入水平,中国的各大产业也走上了产业调整升级的正轨,但目前仍然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各地生活习惯及群众观念有所不同。东南地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且商业氛围浓厚,群众从心理上易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在边疆地区则不然。其一,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居多,其中一部分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本的生活状态,且由于宗教与习俗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其二,由于自然与历史原因,农牧业发达地区的商业氛围不显著,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产业链也进行了延长,但部分地区的农牧民对于职业技能培训仍然有所抵触,这也为 《方案》的实施带来了阻碍。
(二)各地环境及产业基础参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大量投入为二三产业水平的跃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譬如各大工业园区的形成与中国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为中国工业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然而基础设施的水平存在差异。比如,由于地形崎岖,部分贫困山区在近年才实现通路,已建成路网的辐射作用有限。同时,部分地区的产业基础尚且不足,对当地劳动者即使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也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使之发挥作用。在不能得到相应回报的基础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实施很难实现最大化的回报效果。
(三)各地技能提升方向过于趋同
由于中国各地的环境差异,各地适合的产业类型也不尽相同。举例而言,譬如建筑建造、地铁维修等技能,在南方可以一年四季都有发挥空间,但在北方至少在冬天无用武之地,劳动者无法在冬天获得收入,也白白浪费劳动力。因而南北方地区倘若保持对技能提升方向过于趋同,实则是在抹去更多的发展方向、消耗更多本可能拓展的的发展空间。有时,当地政府进行培训规划和决策时也会忽略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时下兴盛的产业而忽视本地的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耗。一味地按照成功案例进行复制,尽管有时可以在标准线上完成任务,但无法形成自己的度有经验,自然也无法实现“优出”。
(四)各地的落实情况差异
由于各地行政效率的差异、管理水平的参差,部分地区仍然会出现落实情况与规划不符的现象。
首先,对于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的地区,部分人员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务工,政府很难对这些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做充分的统计,也不便对他们进行长期、充分的职业培训。其次,对于人口过于分散的地区,尤其是山区,尚且很难将本地的人口聚齐,职业培训则就更加艰难。第三,参加培训的人尚且有其他的工作,无法保证必然在参加培训的同时从事相关的行业,在二者冲突的时候,大部分群众会选择能在眼前获取工资的工作方式,培训只能在尽量不冲突群众工作的时间段进行。第四,各地经费充裕程度有所差异,不能确保培训在长期无回报的情况下有持续而稳定的输出。第五,行政效率的参差客观存在,经由群众多次反映工作中的失误却未能得到改善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的进步空间
(一)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强调职业技能提高重要性
解决各地群众排斥接受职业培训并且投身到发展相关产业上的矛盾,首要的措施是加强宣传教育。以各地农牧民为例,对新兴产业的抗拒多来自于对其不了解、对改变生活方式的恐惧。在此前提之下,对其进行科普并且强调提高技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手段。应当向当地居民解释清楚: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今天,低效的生产与单纯的第一产业注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倘若不拥有一门职业技能或延长产业链条,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可能会为时代所淘汰,既关系到本人及其家庭的收入条件,也关乎整个地域的兴衰。
(二)引进更多相关人才,提高当地教育基础水平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屡屡走入乡村,为各个乡村提供发展的新思路。需要认识到的是,职业技能的提升并不只意味着向当地群众传授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传递发现当地优势并利用的能力,意即激发当地群众的创新能力,譬如在当地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旅游、在当地的民俗工艺品上开发流水线或与新事物结合起来。一方面,国家对当地在短期内加大拨款力度或许能缓解一时之急,但另一方面,提高人才薪酬待遇、引入更多人才、提高当地教育基础水平才是长久之道。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来说,既然缺乏基础,势必要在创新上做巧思。
(三)因地制宜,从当地朝阳产业出发引导技能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本质上是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最终应当服务于当地产业的跃升,因而不应当盲目地引入新技能,应当在对地方进行综合考量之后选定合适的技能进行普及和提升。以今年爆红网络的山东县城曹县为例,发现影楼服饰这个窗口之后,鼓动全镇人民学习制衣技能,之后又找到汉服制作的突破口,近日又借助当地的木材优势,发展棺材制造业,向因老龄化加速而棺木需求大大增加的日本进行出口。在结合当地朝阳产业的基础上,曹县人民普遍学习了适合本地产业的职业技能,而曹县也因此得到了经济发展。在抖音的营销之下,曹县也走入了大众视野。从成功案例之中不难获取经验,进行朝阳产业的职业培训是为提高经济活力开辟一个新的窗口,也是一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向正轨的重要节点。
(四)加强监督,督促职业技能教育的落实
在任何方案的施行中,倘若监督体系不利,势必会遇到部分执行人员的怠慢与忽略,比如在培训人员的统计中未能落实到个人人头上,比如以《方案》中的优待为自己谋私利,此类的事例在过往诸多方案的施行中均有发生。能够阻止这类事件发生的方式,就是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唯独在完善的监督之下,才能确保职业技能教育惠于人民、利于国家,不为一人一己创造特殊便利。
四、结束语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对于中国这样本科率4.43%(2020年数据)的人口大国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决定了中国的产业导向,更决定了大部分人的命运走向。拥有一门短期内不会为时代所淘汰的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也为中国的持续振兴指明了方向。作为以民为本的国家,唯独真真切切将人民的利益奉为行动指南,将适合人民的道路作为产业发展的路径,才能促使中国经济持续腾飞。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眼下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昕文,丘洪,廖俊龙.技工院校落实《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实践探索——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21(02):6-7.
[2]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J].职业,2019(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