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梅
宁夏宁东管委会宁东学校750411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知者“。由此看出兴趣对于乐学的重要性。
本文浅谈通过演示和探究激发孩子兴趣而快乐地学习。
一、新课引入以“疑”激“趣”
新课引入有多种方法,我习惯用演示法引入。因为新颖的演示即可以为新知设“疑”又能为新知激“趣”,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节内容时,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气压有所了解,为使引课有新意,课前我制作了一个“人造瀑布”:将矿泉水瓶底扎几个小孔,在瓶里灌满水把瓶盖盖紧,当举起水瓶时,水不会流出来;然后缓缓地旋开瓶盖,瓶子里的水如瀑布一般流了出来,再旋紧瓶盖,水又不流了。此时,孩子们在惊叹声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疑问:“人造瀑布”是怎么形成的?瓶盖的开合又起了什么作用?由产生的疑问进而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
又如,学习《磁现象 磁场》一节内容时,由于孩子们在小学科学课中有简单的了解。为使孩子们“生疑”,我采用了“魔术”即在衣袖里放进一条形磁体,桌面上放了一个磁针,我将放有磁体的胳膊在磁针上方转动,此时磁针也会随着转动,当我改变转动方向时,磁针的转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课又在趣味横生中开始,而且整个课堂生动有趣。
再如,撬撬板是孩子们熟知的游戏,准备学习《杠杆》了,课前布置孩子们回家后玩撬撬板并拍下游戏时的视频,第二天,孩子们利用多媒体展现了活泼有趣的游戏,通过观看视频并进行分析,对于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问题逐一解决。
生活处处皆物理,利用身边的器材引导孩子们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二、学习新知以“趣”释“疑”
身为物理教师,我深深懂得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内涵,并将其践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领悟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创设丰富多彩且形象有趣的物理探究环境,使每个孩子都能手脑并用地学好物理知识,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有时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必要的调整,有时需要把部分的演示实验改做探究实验,旨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方可获取知识,领悟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通过孩子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准备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正确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滴水方可穿石,久而久之,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重点部分,对于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把这部分内容分解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为探究实验,整个探究的仪器又分为两大组6个小组,其中一个大组用实验室中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另一组则用孩子们自制的实验器材,在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后,两组交换器材重新进行实验并获得第二组实验数据 ;第二课时,每组针对不同的实验器材操作难易程度,数据读取准确度、实验现象直观与否及数据的误差进行比较,就此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第3课时在探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阿基米德原理并对定律进行应用。通过以上3个课时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又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把整个课堂还给学生,把“会跳高的硬币”设计为孩子们的“大比拼”——选出每组中硬币“跳”得最高同学为“课堂之星”,如何使硬币跳得最高,孩子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随着“课堂之星”评选,孩子们也轻松地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体流速的关系;对于“心心相吸”的两张纸,孩子们更是玩得乐在趣中。有了以这样的探究过程,对于机翼模型的实验,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且是喜悦满满。
三、课后复习以“乐”载“趣”
学习物理重在知识应用,绝不能把物理课堂演变成课后大量的死记硬背概念定律和进行题海战术。所以,课后作业我根据孩子们的课堂反应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作业,目的是把课堂上从探究的乐趣中主动获取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进行应用,使孩子们对课堂知识得到拓展,或者获取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从而解释更多多的疑问。 如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布置课后作业时,对于“惯性”及应用,比较抽象且在一节课内难以完全理解,我考虑到课堂上没有时间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惯性现象进行解释,如果一股脑把众多的现象塞给孩子们,孩子也无法消化,这时采取将课上和课后相结合,引导孩子参考课堂上的“惯性球”实验,在家中利用像棋子和塑料尺子重现“惯性球”实验,教学的难点在如此的探究中得以解决。
类似的实例很多,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利用“像物对称”解决一些问题时,孩子们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为此我请班级中美术特长生用四种颜色的粉笔画了“一只爱美的小猫”和它在水中的像,让孩子们课后“欣赏可爱的小猫”,采用这种方法即发挥了特长生的优势,又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谓事半功倍。
《压强》一节课后提出一个“有两组相同的砖”的摆放问题,应该说“砖题”是压强中的典型问题,我建议孩子们用家中的相同的形状和体积的物品在桌面上摆试,比比看,谁的摆放方法多,谁的倍数计算对,这种竞赛活动将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兴趣。结果孩子们应用茶叶盒或火柴盒呈现出的方法更启发了我的思维:有平放、有侧放、有竖放、有并列平放(侧放、竖放)、有叠压侧放(平放、竖放)等各种放法,而且对于每种放法的压强进行完全正确的计算。我的初衷只是为孩子的试摆提供一种建议,想不到却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这种最美的“教学相长”,真可谓是有心插柳柳成荫。
长期的熏陶,培养了孩子可贵的学习品质,看到生活中的现象或者场景总会与物理联系起来,并会提出问题。如有次课后,有个孩子手里拿着喝剩的豆浆问我:“老师,您看这个吸管里的液面怎么比罐中的液面要高一些?”,我笑而不答,只说你试着在管的上端再吹几口气……
类似的例子不能一一道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寓教于趣 寓学于乐!
(1) 浅析学生认知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J]. 甄晓炜.??考试周刊.?2008(14)
(2) 浅析学生认知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J]. 甄晓炜.??考试周刊.?2008(14)
(3) 打开学习兴趣的秘门[J]. 纪晓村.??中小学管理.?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