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资源平台,探究翻转课堂——以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   作者:林斌斌
[导读] 审视当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授课方式、学习途径、课堂景象等方面乱象百出,一系列现象亟待改变。
        林斌斌
        温岭市泽国镇第三小学   
        【摘  要】审视当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授课方式、学习途径、课堂景象等方面乱象百出,一系列现象亟待改变。而随着当下教育云技术蓬勃发展,“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为学校构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成熟的平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提出通过“创建资源环境-供保障、课前自主学习-夯基础、课内拓展提升-促内化”三步骤进行尝试,旨在构建生动、高效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  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Scratch
        【正  文】
        数据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形式却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信息技术课往往基本被割裂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老师一气呵成讲完理论知识,后半部分学生操作。老师讲解时很少关注到学生的进度,未能及时解决学生即时产生的疑问。学生学习新知基本靠耳朵听、眼睛看,练习的时候凭着脑中的回忆进行操作,有悖于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基本信息技能的初衷。这一矛盾亟待我们寻找有效途径予以改善。恰逢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笔者在此承担拓展性课程《Scratch创意编程》的执教工作,由此机缘,借助“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尝试“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些许探索,笔耕于此,供同行们商榷。
        一、创建资源环境,供保障
        1.顺藤摸瓜,搭建互动平台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需要在线互动平台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而这也一直是很多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教育的绊脚石。伴随着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各项板块功能的不断完善,并同步推出移动端APP,为广大教师建设翻转课堂提供了强力的支持和保障,解决了众多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可以借力资源平台中的课前导学、在线检测、课后作业、资源共享四个系统构建翻转课堂所需的互动平台。
           2.循序渐进,科学制作微课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某个知识点很难说一下子就理解或完全理解不了,大都情况都是有一种所谓“朦胧感”、“隐约感”,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抓住其“课微不小,步微不慢”的特点,梳理分解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徐徐厘清思路,逐步内化新知,切忌大刀阔斧,灌输式讲授。
    以制作《角色对话》微课为例,本节课作为Scratch教学中的第二节课,学生尚处于磨合期,重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因此教师要避免直接将脚本编写过程录制一遍充当学生的课前自学视频,在示范操作前,应将猫鼠两个个角色的对话流程进行梳理,使学生清楚事物发展顺序,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脚本编写才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养成、概念梳理。
         3.集思广益,厚实班级资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方便、灵活的检索课前学习的内容,更系统的掌握操作技巧,教师可以下载资源平台的共享资源供学生参阅,也可自己动手,将重要的内容用制作成电子书、PPT、动画视频,作为微课学习后的补充学习资源,并上传至班级资源库中。
以六年级下册第9课《键盘触发》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键盘触发指令的含义及基本用法,而对于优秀生而言,却存在着“吃不饱”的问题,因此将scratch中的其他触发指令,如鼠标点击触发、广播触发、背景触发等指令的用法及实例制作成电子书(见图3),作为微课学习后的补充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前自主学习,夯基础
        1.问题引导,且行且思
    自主学习是学生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的一个过程,不应只是简单地观看一遍视频,教师需要设定对应的任务清单,以目标驱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助推知识内化。
以六年级下册第10课《创编游戏》为例,教师罗列本节课目标、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前小组学习任务单,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以目标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与思索进行视频观看。
2.同步检测,即时反馈   
学生观看微课,解决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概念知识发生碰撞的过程,必然迸发出正确概念或错误概念,值此引入在线检测系统,有助学生剔除错误概念,完成知识的第一次内化。
以六年级下册第10课《创编游戏》为例,在之前3节的scratch课堂教学中,脚本指令多以顺序结构为主,学生理解难度不大。而在《创编游戏》一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循环结构指令,对该结构的理解难免有所偏差,不清楚循环结构之于脚本的作用,处于一种“朦胧”状态,此时借助浙江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的“在线检测”系统针对难点提出相关问题(见图4),有助于学生厘清循环结构概念、知晓其作用。
        3.协作交流 ,答疑解惑
        学生在自学内化过程中,产生阶段性无法处理的困惑与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为应对该现象,教师应创建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如“QQ讨论群”、“微信群”、“班级博客”等,既有助于学生释疑解惑,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组织相应课堂教学策略。
不难发现,在线交流平台的建立,受益的不仅仅是提出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学生也在交流的过程中收益颇丰,因为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知识的内化,更培养了协作意识,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三、课内拓展提升,促内化
        1.合作探究,融会贯通
        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对于知识的二次内化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以目标设计为驱动,以组内协作、组间竞争为形式开展。教师课堂中给学生一项任务,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任务要求。
        2.分层目标,拓展创新
    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师教育与教学方法必然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在scratch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动机、主动性、学习目标等,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分层目标,使其能在自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发展创新,有助于学生增加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3.多元评价、反馈提升
如何评价?用什么评价?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纵观各校的信息技术评价现状,几乎都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以致信息技术在师生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由期末一次上机考试包办整个学期评价的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利用课前在线评价、课堂综合评价、课后作业评价三者综合评估?,才是行之有效的评价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应遵循“创建资源环境-供保障”、“ 课前自主学习-夯基础”、“课内拓展提升-促内化”三条实施策略。但是否这样就能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否变相得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能够将该模式移用至其他学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且行且思。课堂改革在路上,让我们继续行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探索出更有实践意义的翻转课堂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兴龙.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2]李文彬,杨勃,潘理,吴岳芬.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7,(02):58-61.
[3]陈俊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54-55.
[4]徐新新. 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7,(02):77-78.
[5] 隆茜. “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6),96-102.
[6]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5(3).90-97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