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云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核心素养、五育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一、高中语文教学在“五育融合”中的历史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则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来“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与此相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五育并举”不是全新概念,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渊源。
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表达了作为“教育方针”的“五育并举”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文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现代人,应该是一个知性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教学是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最佳选择,高中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走出“只围绕高考分数学语文”的功利性怪圈,带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当今高中教育领域尚处空白阶段。基于此,我们提出本课题,并着手研究。
二、“五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价值体现
近年来,国家教育顶层设计部门印发的一系列教育纲领性文件, 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主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往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智育”的培养与提升,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倒逼各学科教学也要发生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是传播语文课程本体知识。语文教材也不仅仅是用来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载体,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同时,语文教材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我们的语文教材体现出了“文以载道”的特点,教材的选文、助读、练习系统的编写都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违背和忤逆国家意志。应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为核心。既要保证充分满足认知主体的道德发展诉求,又要确保主流政治道德价值的有效植入。
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应把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他们去感受语文殿堂里闪耀的人性光辉,从而得到道德情感上的滋养。此外,基于内蒙古的民族特点,还应注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在统编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中,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从不容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保护、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在某一专题方向作深入了解,感受家乡变化,感受民族特色,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
2.智育教育
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智力是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重要能力,能充分发扬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学科要精准落实“四层四翼”考查要求,着力考查考生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关键能力,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诸如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手法及各种文体等必备知识。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智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过多地倚重基本知识和技能,忽略了非语文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体育教育: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对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代表性文献。作文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美育教育:
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考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考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利用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如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设置了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的诗歌和小说阅读鉴赏设计,选取了五首革命歌曲及两篇小说,凸显价值观和审美教育,有效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写作设计中,设置了学写诗歌的任务,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诗歌,在写作实践中建立起文学创作与生活的练习,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5.劳动教育:
从事劳动对于人类进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地从事劳动,开展创造性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在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围绕新闻传媒类内容展开设计,同时还选取了两首古诗,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生活的了解。整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道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五育融合”,即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五育并举”。具体内容包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课标、学生特点、核心素养、高考需求、中华文化、德智体美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变革等。
总体框架:
1.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观,创建相关建理论体系;
2.将高考目标与五育并举和谐融合在新的语文教学中,并提炼出具体的实施目标与方案;
3.宏观整合高中新教材内容,以单元为单位精准分类并提炼出“五育目标及相应教材内容;
4.研究典型课例,在基础年级进行实验,成型后以示范课进行推广;
5.邀请专家对课例进行评价,整改;
6.反复实践,最终形成课题成果。
课题重点是实现现有资源(高中新教材)的“五育融合”,难点是将高考目标及任务与五育融合的课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高考成绩的突破、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并让学生、家长接受。
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四、创新之处
“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借助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为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根基。
本课题将尝试探索总结“五育”对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启示,在教学中达到“语文化人”的作用,让学生从中理解和感受“五育”并举对当今时代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中语文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有待于我们进行系统梳理整合,进行创新性尝试。
五、思路方法:
本课题计划从新教材中提炼出“五育”精华,然后将之固化到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行政干预的方式强化,用教学评价的手段影响课程的实施,从而最终达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