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朝乾
巴马县高级中学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不是特别完善,因此教育部门要求高中语文在课堂上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对于写作方面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微写作”逐渐进入了教学当中,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方式。那么,如何让“微写作”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彻底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呢?本文从写作氛围、开放命题、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方法探究
一、“微写作”要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积极性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材让学生去继续写作,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引导。这样的形式不足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授课,教师要营造写作氛围,同时,还要对学生加以详细地讲解以及引导。语文教材阅读课文在之后,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去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在教授《雨巷》这一课文的时候,通过阅读课文中,需要对学生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在1927年的夏天,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事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被杀害。就在这个时候,年仅21岁的诗人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不得不避居松江有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写作时,戴望舒总局住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戴望舒家就有那么一条狭长的小巷。从写作技巧来说,这首诗用的是象征手法,所谓象征,就是化抽象的象征意义为具体的象征体,那个独行者,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狭窄寂寞的雨巷象征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现实,那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诗人美好的理想。其愁苦惆怅像梦一样飘过,象征着诗人理想的渺茫。在学生深深沉浸在课文之中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微写作”,题目为丁香一样的姑娘。
二、“微写作”要设置开放命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也要求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实现开放性教学。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个性的特点呈现出来,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开放式命题的作文。
微写作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只有命题性强,字数少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进行微写作有时候要做到句句是重点。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对于写作的教学,教师一般都是进行半命题设置,比如说:我的梦想—、我不喜欢的—等等,这样的写作题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差。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命题的作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去一趟农贸市场租房,根据学生的参观实践,让学生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者印象最深的是写成“微作文”,教师在翻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会发现内容、题目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日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市场》、还有赠送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讲诚信的卖菜老伯》,还有反映学生买菜的《第一次买菜》,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的《请保护环境》等等,教师可以设置很多开放性命题的作文,让学生去完成,可以是在阅读一篇课文后,在校园的生活,日常所见所闻等等,都可以作为开放式命题作文的设置。
三、“微写作”要组织实践活动的,丰富写作素材
对于学生为写作的培养,只针对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与日常不同的所见所闻,从而完成写作。教师要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所写的内容,不仅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还要加入一定的写作手法。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围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主题开展活动,教师要提前确定好,以什么主题来开展活动,并且收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然后提前告知学生在什么时间要开展什么活动,让学生先去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且在活动进行的时候与其他同伴分享。比如说,教师要开展有关大学理想以及大学学校的活动,并且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好想要去的理想的大学以及理想的大学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在我国建设的比较好,或者比较出名的大学的图片以及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来并且加以解释和讲解。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和同伴去进行分享。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大学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在高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日常的点滴抓起,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写作提起兴趣。有写作热情的学生,就有了写作动力。教师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进行结合,争取创设出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宝江.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5(6期):23-26.
[2]张维刚.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