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刘丽萍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刘丽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苟堂镇中心小学(河南 郑州)452384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其综合素质提升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问题产生的怀疑、困惑并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才能拥有主动探究的能力,继而实现全面发展。现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冋题意识的策略。
1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的意义
        从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并未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学习模式,还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对于学生来说,与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往往会获得更明显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主体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呈现出线性递增的趋势,教师如何通过长期的一线课堂教学把课本内化于心,把语文的学习状态外化于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精神状态的饱满,对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有无意愿提出问题至关重要。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部分,也是作业质量的一个检查。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有无意愿提问,有无有价值的提问,教师有没有从学生提问的动力上进行分析,教师能从学生的提问上分析出哪些问题,这涉及两个主体、多个领域的问题。回归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的青年教师存在侥幸心理,学生虽然学习的是新课文,但对教师而言已经是轻车熟路。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再呈现出一种对未知的课程有“新奇”“有趣”的心理,在各个环节都有漫不经心的现象。学习新课程也是简单地对上节课或者上单元内容进行复盘回顾,在语言承接上只是为了导入新课而进行叙述,在语言承接关系上非常突兀,甚至没有联系。在师生互动上,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高频次地在课堂上吼喊,不会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辅助用具使用中,不是过度依赖幻灯片就是过度依赖板书,一手漂亮的板书字体对学生学习语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频繁的黑板板书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凸显出来,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所承担的角色,久而久之,教学过程逐渐向“填鸭教学”方向发展,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培养措施
        3.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应该是灌输,而应该是点燃学生的一团火焰”。在笔者看来,这团火焰就是“问题”,因为有了问题,这团探究的好奇之火才会越烧越旺,继而带领学生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事物,而事物与事物之间就存在某些问题,一些有心的人,比如,历史上知名的伟大科学家,他们就非常关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善于借此提问,爱迪生、富兰克林、牛顿等皆是如此。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课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教学指导《坐井观天》一课时,通过学习本课的课文,学生可以知晓青蛙由于在井底,所以,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空间,正是因为如此,它才不会相信小鸟说的话。由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青蛙要是想要跳出井口,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呢?”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在联系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不可以给青蛙准备一根木棍,让青蛙自己沿着棍子爬上来呢?”还有的学生做出假设“可不可以给井口再注入点水,让青蛙跳出井口呢?”更有学生做出猜想“可不可以放只水桶下去,然后青蛙跳进水桶里人们将它提上来呢?”……学生可能会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很多个设想,虽然每一个设想不一定可以成功,但却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猜想和做出假设。
        3.2问题逻辑分解的意识。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问题进行逻辑分解。之所以强调这一步骤与能力,主要是因为小学生针对知识内容所提出的问题是无序的,是基于其现实困惑与需求的,但并不具备问题本身的逻辑顺序与层次。而要实现问题的解决,则需要理清问题的逻辑层次,从浅层的问题与困惑出发逐步深入,在层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切实掌握。因此强化学生对问题进行逻辑分解的意识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与活动的方式,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这一目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了解其所针对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判断知识内容的重点以及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确定问题本身具有探究价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层分解,以涉及的知识内容为框架和基础,从问题本身出发,教师以问题来引发学生逐步思考,帮助学生将自身的问题分解为对不同的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而且能够使小学生形成问题分析的逻辑思维,为其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3.3采取延迟判断的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当学生回答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某一问题时,教师不要过早地对于学生的看法或意见出评价,而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其意见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将判断与评价分开。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一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与其语文水平能力相适应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开拓个人思维,使其顺利地解答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述语文相关知识内容时,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适当减少一些事实叙述。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创新思考方式以及回答方式。
        3.4优化作业设置,训练提问能力。
        作业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针对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相关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字词的同时,更要注重把知识学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长期坚持使用预学单,通过基础题扫清字词障碍,更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文章的布局谋篇到重点句段品读都有所涉及,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以《拔苗助长》一课为例,学生提前在预学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栏写下自己的困惑,课后自问自答,仍无法解答的留在下节课提出来共同讨论
结束语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原因,问题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见证。让问题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任重道远,需要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宋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03):207+209.
[2]郑宏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4}(01):33+32.
[3]马晓妮.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时代,2019,{4}(26):20-21.
[4]陈艳龙.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聆听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4}(08):178.
[5]薛发芸.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4}(07):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